“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

百晓生采风 2024-02-01 17:11:35

“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了8208万元,女儿知道后却只说了一句话。   在中国,有一位年过九旬的学者,他的名字叫王泽霖。从1942年出生在中国苏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到成为一名享誉国内的禽病专家,王泽霖的旅程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童年时目睹家乡的战乱与苦难,以及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精神的身影,这些都深深烙印在王泽霖的心底。这些经历使他坚信,报效国家是他人生的最高追求。他立誓要做对国家有价值的事,为此他异常努力,并最终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养殖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禽流感等疫病却如影随形,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   那时,疫苗主要依赖进口,这让王泽霖深感不安,他决定投身研制价格低廉的国产疫苗,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他放弃了北京的高薪职位,选择了攻读河南农业大学的传染病学硕士学位,开始了他对禽病疫苗的钻研之旅。   王泽霖教授深知,科研之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他没有选择接受国家科研经费,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和兼职,用这种方式自力更生,开展他的研究。   他的日子并不容易,为了筹集资金,他常常忙碌于各种兼职工作之中,但他从不言弃。在业余时间,他还为农民开设了培训课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传授禽病防治知识,深受当地养殖户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硕果累累的成果。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和他的团队不仅成功研发出了多款高效疫苗制剂,有效降低了我国各类禽类的病死率,而且大大减轻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他也因此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荣誉,成为了禽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尽管荣耀加身,但王泽霖教授始终保持谦逊和平和。他用自己所赚的科研启动资金为学校建起了禽病实验中心,购买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即使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倾注在了科研事业上。   当企业提出以高价收购其研发成果时,王泽霖教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坚持将所有的收益全部交还给学校,用于激励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他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世界范围的灾难,王泽霖教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捐款捐物,他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他率先捐出自己的积蓄,同时在校园内发起了规模20万元的个人捐款活动。   即便已是耄耋之年,王泽霖教授仍未放慢步伐。2020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不仅亲自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更是慷慨地将8208万元个人科研收入捐出,用于建设数亿元的高级P3实验室。尽管周围人的善意劝阻,他却始终坚信,将一切献给国家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泽霖教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改变世界。他的生活并不奢华,反而朴素至极,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却如同灯塔般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以王泽霖教授为榜样,将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570

评论列表

觅汉

觅汉

2024-02-01 23:07

P3不是有钱就能建的,好事让你叨叨瞎了

百晓生采风

百晓生采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