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车圈大事件#印象中十个车圈现象】①自主品牌市占达到52%202

文斌谈汽车 2024-02-05 12:01:50

【#2023车圈大事件# 印象中十个车圈现象】

①自主品牌市占达到52%

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这一年自主品牌的年度市场份额达到了52%。也就是说,市面上每卖出100台新车,就有52台是自主品牌,这是自大众汽车于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合资车企以来,时隔39年,中国车企终于夺回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冠军。到2030年自主品牌市占率会达到65%么?

②汽车出口522.1万辆,超日本荣膺第一

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达到出口522.1万辆,超越日本荣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这其中全年新能源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客观看,燃油车依然站出口助力,外部的贸易壁垒墙已默默筹建中,这对于未来汽车出口具有一定挑战。

③比亚迪进入全球车企Top 10

比亚迪在2022年销量刚刚冲进国内前三,时隔仅仅一年,2023年比亚迪就跃居全球汽车销量排名榜第九,其销量也超越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在国内则是超越一汽大众,中国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市场品牌销量冠军。成绩的背后是比亚迪智能化亮剑,刀片电池、超级混动dmi系统、云辇系统、易四方等,都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希望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将再次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海内外继续披荆斩棘。

④自主品牌强势霸榜

2022年,从乘用车销量看只有4家中国品牌,从2023年乘联会批发量数据显示前十名中国产车品牌占据了6席,合资车中硕果仅存的只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广汽丰田,而在狭义的乘用车零售表中,比亚迪强势登榜第一名,超过一汽大众将近100万辆,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分别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2024年年末,自主品牌的势能还会继续释放,合资车企谁会掉队呢?

⑤豪华市场“BBA”们还很坚挺

2023年,中国市场依然是BBA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对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品牌的销量贡献均超过了三成,奥迪最高达到了近四成。二线豪华表现较好的是沃尔沃和捷豹路虎。受益于积极的转型以及对燃油车的降价促销,沃尔沃2023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了约5%,达到了17万辆。捷豹路虎官方则称实现了25%的同比增长。

⑥捷尼赛思现象——数据成秘密

2023年捷尼赛思经历了换帅,经历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亏损了12亿,进入中国3年来,合计亏损额则达到了30亿,平均单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上半年在华销量仅为835辆,全年销量最终成秘。同样英菲尼迪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5060辆,同比下滑20.83%,留在中国市场的损益大于收益,未来会怎样呢?

⑦蔚小理贫富差距显现

理想在交付量不断攀高的成绩下成为优等生,而蔚来和小鹏各有各的隐忧。从资本市场对三家车企的态度来看,理想汽车的市值已经超出蔚来和小鹏汽车的市值之和,交付量也对应了这个现象。但三家路线各有侧重,理想双动力产品线规划、小鹏的品牌多样化和智能化布局、蔚来决心的深耕高端市场定位和换电服务接下来的一年迎来成果输出,而智能驾驶、充换电设施以及品牌策略都成为三家车企立足市场的关键因素。

⑧新能源盈利难,出口赚的盆满钵满

从财报看,一众独立的新能源企业唯有特斯拉,比亚迪和进入2023年理想实现了盈利,其它企业还在亏损中。但中国有些自主品牌在一边在拥抱新能源的同时,借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在海外开花结果,上汽,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通过出口充盈了“财务数据”,同时布局海外工厂的它们也在谋划未来5-10年的海外市场。

⑨2023年的主旋律——“价格战”

2023新年伊始,在不少车企因新能源补贴取消计划涨价时,特斯拉却扮演起了“价格屠夫”的角色,拉开了2023年“价格战”的序幕。在一季度这波“降价潮”中,有近50个汽车品牌通过官降、政企高额补贴、终端大幅让利等政策等多种不同形式加入其中,涵盖车型超80款,价格区间从5万到50万元不等,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7、8月间,新能源车企再度“掀桌子”,这下主销燃油车的合资车企坐不住了,也加入了降价阵营,赔钱保量成了主旋律,一直延续到了年底冲量大战,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也是“放血价”卖车,最终仅有比亚迪,吉利,岚图,理想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2023年的卷,告一段落。

⑩生态造车成新趋势,华为与小米

第四季季度“遥遥领先”的品牌当时问界,从9月12日,华为发布新款AITO问界M7并开启交付,其订单与交付量就足够令友商们羡慕,上市四个月,问界新M7订单量已经突破13万台,月交付也突破2万,这是华为生态力的吸引力,有鸿蒙座舱有ADS2.0。在年末,雷军的小米汽车SU7也正式发布,虽然上市和交付需要等到2024年,但年末的车圈流量让小米汽车吸得满满的,谣言与辟谣,反复拉锯,用放大镜看小米汽车是整个产业链的微表情。毕竟生态造车背后逻辑是,认知与圈层领先带来的战略领先,这一点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太“致命”了。

结语:

2023年是中国汽车界的分水岭,自主崛起,生态造车,海外出口建厂,新能源与锂电池,有很多关键词可以,不过一切过往皆为序章,2024年调整对车企的调整只多不少,继续踏浪前行吧。

(图源网络,见水印)

0 阅读:24
文斌谈汽车

文斌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