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知青马爱茹为返城,狠心与丈夫离婚,抛下6岁女儿,一人回了天津。哪知,35年后,意外碰见前夫。刚想上前攀谈,却被一名女子一把推开。 1969年,17岁的马爱茹从老家天津离开,踏上了去往河北邢台的知青插队之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女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决定。 她想为祖国贡献一份青春力量,也想亲身体验农村生活。满怀理想主义的马爱茹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 然而真正来到邢台农村后,马爱茹才发现自己完全不是这块料。稻田里泥泞的泥土、田间反复的繁重劳作、简陋石头房里的生活......这一切对马爱茹来说都是陌生的。 刚开始,马爱茹努力适应,但手软脚软的她根本吃不了农村的那些苦。祖国需要的不就是我的双手吗,马爱茹想。 可一日日做农活,她的手上全是厚厚的茧子和裂口,晒得黝黑粗糙。 后来队长看她书读得不错,就把她安排到村小担任教师。起初,马爱茹对当老师感到手足无措,但她仍然勤勤恳恳做起了这个全新的工作。 不久后,村小来了一个新老师范志刚。他经验丰富,很快成了马爱茹的知音。在范志刚悉心指导下,马爱茹的教学逐渐上轨道,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马爱茹和范志刚在工作中越走越近,终于在1972年注册成为了一对璧人。他们退出了知青队伍,成为村里的光荣知识青年夫妻。 婚后的生活非常甜蜜幸福。范志刚十分疼爱马爱茹,马爱茹也对丈夫尽到一个妻子的全部责任和义务。1973年,他们的女儿降生,一家三口更加开心欢乐。 1979年,知识青年返城的政策传到了农村。马爱茹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她开始思考是否该抓住机会回到熟悉的故乡天津。 起初,马爱茹没有直接表态。她在心里反复权衡。城市里有父母兄弟,生活条件好,适合女儿成长。但丈夫范志刚深爱着这个村子,离开他她会良心不安。 后来,马爱茹还是选择回城。她认定这是上天给她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能错过。为了避免范志刚痛苦纠缠,马爱茹决定用一个小谎言搪塞过去——她编造自己得了重病,必须赶紧回城治疗。 果然,这个谎言瞒过了范志刚。他非常担心马爱茹的病情,主动提出送她回天津。马爱茹在他的搀扶下假装虚弱地上了回城的火车。 待火车开动后,马爱茹的心猛然一沉。她看到范志刚站在月台上,泪水涟涟地望着火车远去。马爱茹这才意识到,自己伤了一个最爱她的人的心。 而这一去,她再也没有回来过。 35年后的一天,马爱茹在公园偶遇了前夫范志刚。多年未见,两人都已白发苍苍,生活轨迹迥异。马爱茹激动又紧张,想上前与范志刚搭话。 就在这时,一名中年女子突然出现,重重地推开了马爱茹,说道:“我们不认识你!” 马爱茹这才看清,原来这名女子就是他们的女儿小芳。35年前马爱茹独自带着她离开农村,小芳还是个婴儿。现在她已经是一个独立强势的成年人了。 马爱茹看到女儿憎恶的目光,心如刀割。 范志刚也面露痛苦,他轻声劝慰小芳,然后对马爱茹说:“那年你若有难言之隐,我本该多体谅,不该强留你。” 马爱茹听了泪如雨下。她知道,自己35年前离开,给这对父女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她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希望得到他们的谅解。 可惜时过境迁,伤痕已成。马爱茹望着面前陌生的父女,明白他们的生活早已与自己无关。这场迟来的重逢,不过揭开了她内心的伤口罢了。
1979年,知青马爱茹为返城,狠心与丈夫离婚,抛下6岁女儿,一人回了天津。哪知,
红色的史纪
2024-02-06 10:03:44
0
阅读:6316
木子
已经回不了了,追求不一样,自己活自己就行了
良晨
当早的知青为国家做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国家现在发展富强了,而他们大多生活的不富裕,国家理应回报他们!
不要说话 回复 02-17 08:16
当年的情况恰恰是农村养活了知青,为什么知青下乡?因为城市提供不了这么多工作岗位,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毕竟当时是农业社会,工业实在是太差了。
不要说话 回复 02-17 08:16
你还不如说说交粮,农民交粮交了多少年
鹿山闲云
不负责任的女人,不值得相认
控制面板 回复 02-17 04:38
你长眼睛了吗???认真看了吗???人家男的也是知青!!!
林暗草惊风 回复 02-17 09:04
看清楚啊,两个人都是知青!不存在勾搭之说。
天边的云
不要脸的知识青年多了去了
用户10xxx70 回复 02-17 08:44
你也活在那个时代就不会这么说了
海角七号
前言不搭后语,瞎写的什么
什么样的江湖
生活环境不同,想法不同,应该都可以理解。
Format blank
所以说 在个人利益面前 配偶子女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