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当年,杨虎城与张学良私交甚密,他们当初几乎是无话不谈的挚友。每次见面,杨虎城和张学良都会带着自己的儿子一块聚会。 张学良性格开朗,喜欢跟孩子们开玩笑逗趣。杨虎城则是一贯严肃稳重的性格。聚会时常常是张学良给孩子们讲古灵精怪的故事,杨虎城在一旁静静听着,时不时流露出欣赏的笑容。 作为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小时候常跟随父亲见到张学良,对他的印象尤深。张伯伯讲起话来语调夸张,总能逗的他哈哈大笑。杨拯民也喜欢黏着张学良,听他讲那些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 但是自从张学良因为“西安事变”失去自由后,杨拯民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位恩师般的长辈。 想到张伯伯被软禁在郊外的庄园,杨拯民不免有些伤感。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已然一去不复返了。 而杨拯民一直想要再见张学良一面,可惜这个心愿这辈子也没有实现。 1999年的一个夏天,已经大学毕业的杨瀚来到了美国夏威夷的机场。他是杨拯民的儿子,这一次美国之行,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杨瀚的父亲之前一直嘱咐他一定要去见见年迈的张学良将军。因为杨瀚的爷爷杨虎城与张学良有着深厚的友谊,当年在国难当头时,两人曾肝胆相照,一同对抗外敌。 对杨瀚而言,这是一次接近历史的机会。自小听着两位老人的故事长大,他一直对爷爷和张学良将军充满了崇敬和好奇。如今自己要见到将军本人,杨瀚既激动又紧张。 来到张学良的老年公寓,杨瀚看到将军坐在阳光下的轮椅上。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皱纹,但眼神却犀利如昔。 杨瀚恭敬地自我介绍后,但张学良沉默了一会儿,只是回答道:“你好,谢谢你来看我。” 回到国内后,杨瀚百思不得其解,张学良对待自己为何如此冷淡。是不想提起过去?还是对杨家避而不见?种种猜测在杨瀚脑海中转来转去,但具体原因仍然不得而知。 细细想来,张学良的冷漠也并不难理解。他在软禁中度过几十年光阴,错过了自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便重获自由,他也已郁郁寡欢,再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更何况,杨虎城的突然离世对张学良打击极大。回想起与老友风雨同舟的种种,内疚感油然而生。张学良认为杨虎城之死与自己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自己,杨虎城本可以安享晚年。 每当想到老友为自己牺牲了宝贵的时光和生命,张学良就难以面对杨家的后人,只能尽量维持淡漠,不去触碰伤痛的回忆。 种种经历积淀出张学良满腔的疲惫、哀恸与愧疚,这也导致他在见到杨瀚时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回望历史,张学良的冷漠虽令人遗憾,却也可以理解其苍桑心境。 晚年的张学良生活已十分平静安稳,远离了当年的风云际会。然而,他内心对过去无法释怀,往事如烟,令他思绪万千。 特别是与杨虎城的友谊,成为张学良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无论日后如何安好,都无法弥补青春逝去的遗憾。杨张二人在国家危难时刻,团结奋斗,让民族见识到团结力量的伟大。这是任何否定都无法抹杀的历史功绩。 如今和平年代,我们只能祈望两位老人的子孙后代能够放下历史遗憾,不要再计较当年种种,而是珍惜当下,友好往来。杨张两家并肩奋斗的家族荣光,需要后人来传承发扬。 只有两家后人能够团结友好,才算是对先辈的最好慰藉。杨瀚远涉重洋探望张学良,正是两代人实现传承、抚平创伤的重要一步。
回首当年,杨虎城与张学良私交甚密,他们当初几乎是无话不谈的挚友。每次见面,杨虎城
红色的史纪
2024-02-16 10:23:32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