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真是马谡吗? 孟良崮一战,张灵甫因为上了缺水缺柴的光秃秃石山,被戏称为“马谡”。那他到底是不是呢?一切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1947年5月14日上午,意识到有被华野包围的危险后,张灵甫决定弃攻坦埠,率领整74师回撤后方基地垛庄,但在退到孟良崮西麓时,遭遇叶飞1纵独立师两个团的阻击。 这时摆在张灵甫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杀回垛庄或上孟良崮。其实那会儿,垛庄还未落入华野之手,王必成6纵直到15日拂晓才拿下的。何况堵截的只有华野两团兵力,咋挡整74师三万大军?张灵甫若奋力而为,大有希望冲过去回到垛庄的。 但他也许认为前面是华野主力杀不过去,或像有些人说的想来个“中心开花”,反正不管咋说吧,最终张灵甫选择了上山。 好吧,上就上了,不回垛庄,赶紧占领制高地,无疑最佳选择。事实上,张灵甫要是晚一步,孟良崮就被叶飞1纵给上了,因为粟裕专门为此下过命令。 但问题是张灵甫径直把整个师都拉到了山上,未在山下留一兵一卒,这就很难让人理解了。 因为战前他就在孟良崮西麓修过路,对山上缺水缺柴的地形应该了解的,那你怎么着也不能置有村有水的山脚于不顾,一股脑往上跑吧。何况山上山下连为一体防御,不是更纵深更立体吗? 再有整74师上山前,竟毁坏丢弃了重武器。本来出征前坦克重炮等好多都没带,这下更是“一身轻”了,结果以后守山时火力直线下降。 试想张灵甫把重武器置于山下,形成第一道防线,继而山上山下立体防御,并有更多的水保障,再加国军空投,应该能多守几天,即便等不到“中心开花”,也能等到援兵吧。 事实上整74师灭亡时,黄百韬整25师距离攻下天马山直达孟良崮,也就天把时间了。可谁让张灵甫从5月14日下午上山,到最后败亡只守了两天呢?更甚者,华野15日凌晨才真正攻山,也就是说张灵甫拥有“天下第一师”,竟连两天都没守到。 而这华野强悍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张灵甫不顾地形,让大军全上山了吧。那照这样看,他与马谡还真有一拼呢。不过按此推理,新问题又来了。 马谡失街亭前从未带兵打过仗,而张灵甫孟良崮前已然身经百战,抗战且不说,跟粟裕们交手都夺两淮取涟水的,咋会像马谡那样不懂军事常识呢?也许太过骄狂盲目自大所致吧,您说呢?
张灵甫真是马谡吗? 孟良崮一战,张灵甫因为上了缺水缺柴的光秃秃石山,被戏称为“
白梦评过去
2024-02-26 17:09:32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