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敬推动历史发展的芸芸众生
宇浩谈文学
2024-03-02 00:08:11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在璀璨的星河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去过西安,踏上秦汉故土时,心中感慨万千。看过秦始皇兵马俑,也去了骊山,感叹古人的智慧,也为秦二世的亡国扼腕。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汉室的文物,感叹汉朝在历史中留下的辉煌。
在中国的史书中有两本被称为“史学双壁”。一本是司马迁于西汉成书的《史记》,另一本是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于北宋时期成书的《资治通鉴》。这两本书相信很多家庭都有收藏,但是基本上都是束之高阁。一方面是对于普通人难度太大,不容易看懂;另一方面是本身对历史不感兴趣,只想显摆自己是“文化人”。
现在普通人的福音来了,学贯中西的思想隐士熊逸给我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资治通鉴》,弥补我们看不懂史书的遗憾。目前这套书已经出版到了第三辑《秦汉风云》,从秦纪三到汉纪六,也就是秦二世元年到汉太宗孝文皇帝前十年的时期。一本好的历史书要能随身携带、还要有趣有料也要有严谨性,而熊逸版这套书可谓考虑周全。
[一R]历史有可能对某些人大书特书,也有可能使某些人物边缘化,以至于我们认识他只能通过史料的只言片语。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熊逸这本书里了解胡亥是如何当上皇帝、赵高是如何对胡亥献计献策,以及胡亥是如何使秦国灭亡。
[爱心R]这些问题无疑是我们想要了解而《资治通鉴第三辑》中恰好提到的内容,熊逸站在百姓的角度,让我们觉得历史既有趣又能结合史料得出相对客观的答案,这很难得。
[二R] 这段历史之所以动荡不仅是因为君王的更替还有朝局的动荡起伏。书中不仅提到了皇帝、皇后、还有那些对于历史有推动作用的人,比如李斯因为贪欲,帮助赵高导致赵高权倾朝野,最终他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刘邦之所以对张良和萧何不同,一是因为萧何是自己的左右手,张良是从韩成的韩国借调过来的,二者身份不同,为了革命友谊也只能给巨额财富。但张良将巨额财富给项伯后,刘邦想通了,通过给项伯钱的方式,买下了整个汉中,这对于刘邦来说是如虎添翼的。
[爱心R]熊逸介绍一个战略重地会分析这个地方在现在的哪个地方,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重要,以及对整个国防的影响,讲解的细致清晰,结合中国地图,不难发现,当时的都城大都围着黄河上游而建。
写在后面:历史是给我们作为借鉴的,不光是了解历史总结前人的得失,更可以指导我们当下去如何做选择和过得更好,历史对于我们有指导作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