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碧玲巧言令色,报告题目技术避让,质询各说各话,指望台方主动还回公道不切实际了。公道只能靠海上实力讨回! 1 今天上午,管碧玲在受询时,巧言令色,态度嚣张,傲慢无礼,再加上部分新科民代质询火力不够,管碧玲看上去表情轻松。综合上午表现,管碧玲可用三个词来概括:打脸、藐视、不屑与狡辩。 2 管碧玲坚持不改擅自拟定的报告名称,并狡辩是海巡署呈报上来的题目,他要捍卫海巡署的权益。而高金素梅坚称本次质询名称为撞船案。报告未予打回,管碧玲虽暂时未提出异议,但不断利用受询时强调“取缔”一词的正当性,撞船一词的不客观性,认为撞船会让人联想是台方恶意撞船。显然就报告名称,双方各说各话,但高金素梅未予强力反制,采取技术性避让。 3 管碧玲坚持海巡署是所谓的正常“执法”,不是过失,但同时又表示尊重司法认定。纯属自我打脸,既然尊重司法认定,但又在司法尚未有结果前,就定性为正常“执法”,不是过失,是不是介入司法,为司法下指导棋? 4 管碧玲不认为是撞船,认为是登临检查,所以碰撞是登临检查时的正常现象。那么问题是,是什么发生碰撞,是人与人的碰撞,还是船与船的碰撞?如果是船与船的碰撞,不叫撞船是什么?或者叫碰船就能接受?而且碰撞只是一个中性描述,对碰撞的原因,总召拟定的题目中并未定性。管碧玲视撞船意涵为台方恶意,是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事件本来的真相,只不过不想为外界所获悉而已? 5 国民党部分民代功课做得不够充分。虽然国民代民代一方面想要厘清真相,监督执政,但另一方面又不敢过多怪罪于海巡一线,显得有点投鼠忌器,导致质询有点失焦,轻举轻落,抓不到痛处。但即使考虑民代身处的位置,以下几个问题其实完全可以也必须厘清,而且对台湾民众来说也是想了解的客观真相。 6 一是两船相碰撞是不是事实,既然碰撞是事实为什么要回避“撞船”的客观事实?如何从撞船本身解读出“恶意”,是你管碧玲有心魔,还是挑动对立?二是管玲强调系“正常”执法,是取缔“三无”,但有没有比例原则?如果是类似台湾渔船被撞击致沉致死,是否也属正常执法?三是管碧玲前段时间已明地表示检署已朝过失致死方向侦办,今天质询,口口声声称是正常执法,不是过失致死,自我打脸还是干预司法,还是为司法下指导棋?四是管碧玲声称当时没有录像,是没配备设备,但根据相关资料,秘录设备完全够用,只是一部分来自大陆,而弃之不用,为什么不用,资安风险证据在哪,既然担心资安风险,为什么又要购入,购入又封存,是不是浪费纳税人钱财,所谓资安问题,到底是确有证据,还是意识形态,“抗中保台”?五是陆方海警已宣布无禁限制水域,并实际突进相关海域,海巡如何应对,如何驱离,驱离不了,敢不敢碰撞,敢不敢动用武器?如果陆方正常巡航成常态,海巡部门是不是予默然既成事实?如果双方擦枪走火台方如何因应。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问得管碧玲、邱太三下不了台。 看来,国民党部分新科民代还是过于温柔了些,而且恰恰内政委员会里新科民代最多。
管碧玲巧言令色,报告题目技术避让,质询各说各话,指望台方主动还回公道不切实际了。
风之海峡
2024-03-04 13:46:40
0
阅读: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