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江西宁都一个农民在悬崖峭壁上采药时,意外的发现这里有很多的破旧的瓦片和切割整齐的石块,还有看起来年代久远的古砖墙。农民十分错愕,在这么高的悬崖上,怎么会有人居住过的痕迹呢? 南岭村是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客家村落,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村里的老人们喜欢讲述从前的故事,比如附近那座陡峭绝壁之后,曾经隐藏了一个神秘世外桃源——翠微峰。这座悬崖峭壁十分险峻,达四百多米高,只在一个裂缝里有一条狭窄的山道通向峰顶。 老人们说那里曾经住着九位隐居的文人,在狭小的山顶上建造了一座“易堂”,招收学生,传授知识。这个传说一直让村里的孩子们神往不已。直到有一天,文物考古队来到这里,要揭开翠微峰的历史之谜。于是几名勇敢的队员开始了翻山越岭的攀登之旅。 “这山道也太险峻了吧!”队员们抱怨道,一边小心翼翼沿着崖壁边的裂缝攀爬,生怕一个不稳就要摔下万丈深渊。这条裂缝狭窄如刀锋,两边都是峭壁,黑乎乎伸手不见五指。所幸他们带了照明设备,才能勉强看清脚下的路。 艰难历程了几个钟头之后,众人终于抵达了峰顶。谁知这里并非常人想象中的一潭死水,而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外桃源,到处青山环绕,白云飘荡。“怪不得那九位文人要在这里隐居啊,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大家由衷赞叹道。 峰顶上散落着许多建筑遗迹,证明这里曾经有人长期生活。石块、瓦片、围墙、水井无不彰显着这个地方曾经的繁华。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易堂”了! 然而失落已久的易堂遗址为何会出现在如此险峻的山峰?文人学者又是如何在这里生存的?考古专家们苦思冥想,终于在一块残砖上发现关键证据——“石此君堂魏”几个字迹。 原来,这正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魏禧等九人建立的文化圣地。眼看明朝即将覆灭,他们带领家属跋涉至此,依托翠微峰的险峻地势筑起学堂,与世隔绝,以安心讲学。那么,古人究竟如何在茫茫高峰取得建材?如何运输?如何长久居住?这成为考古队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他们首先研究了那些巨大的石块,这些石头与周围的山体岩层材质吻合,并在附近发现了开采的痕迹。这说明古人直接在山上取材,然后运到峰顶加工。至于韧性较差、易碎的瓦片,则可能通过绳索吊装的方式运送。 考古队在山道两侧发现了可疑的方形石槽,这有可能是当年吊装设备的遗迹。那么食物、水源等又是如何获得的呢?山顶虽然绝壁环绕,却依然有十几口泉眼,涓涓细流,终年不绝。这为古人的生活提供了充足水源。此外,种植庄稼、搭配外界补给,也能保证温饱。 虽然环境艰苦,生活拮据,但在魏禧等人眼中,这都是值得的。他们选择在此坚守,就是为了避开战乱,全心投入文化教育事业。山高路远固然可阻挡外来袭扰,更重要的是,这片苍茫高峰更能净化心灵、抚慰思想。 如今,我们终于揭开了翠微峰背后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我们共同呵护这一文化瑰宝,感念先人们浩然正气的精神,并将其延续下去。无论外界如何变迁,真正的文化内核必将绵延万代。
1978年,江西宁都一个农民在悬崖峭壁上采药时,意外的发现这里有很多的破旧的瓦片
百晓生采风
2024-03-04 15:27:55
1
阅读:4387
胖马
普通人没法生活
裤子冯 回复 03-18 23:54
你觉得一个泥腿穷鬼能上山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