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打响前,粟裕完全没有想到黄百韬会西撤徐州,一直以为第七兵团还在新安镇,并

白梦评过去 2024-03-06 06:22:16

淮海战役打响前,粟裕完全没有想到黄百韬会西撤徐州,一直以为第七兵团还在新安镇,并以此为核心做了大战部署。 结果11月8日,华野主力扑向新安镇后才发现,黄百韬兵团昨日就撤了,现正过运河呢。为此,粟裕迅速调整部署,务求七兵团撤到徐州前截住并围歼之,但毕竟落后了一步,正常情况下,怎么着也来不及了。 可谁曾想国军那么具有奉献精神呢,从上到下不把黄百韬兵团“人头”送给粟裕,决不罢休的。于是他们不断用出错来耽误时间,以等待华野对兵团的围歼,而这其实11月5日就开始了。 当天,黄百韬从徐州赶回新安镇后,立即安排明日撤退事宜,但他晚上收到上峰电话,被要求等待从海州西撤的44军,然后一块撤回徐州。没办法,黄百韬只有服从。 这44军本来安排走海路的,国军最高统帅部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又临时改为陆路,您瞧这骚操作的,否则皆大欢喜,44军能从海上成功撤走,7兵团也能顺利撤回徐州。 不过还有更“骚”的是,当6日晚44军抵达时,黄百韬看到的是一个军民大杂烩,甚至民比军还多,而这也为以后过河带来了极大麻烦。 当然,不管咋说,毕竟到了,黄百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赶紧安排兵团于7日晨撤退。可当第二天,部队来到运河岸边时,才发现竟没有提前架桥(不管啥原因,都低级错误),结果十几万军民只能靠一座原有的铁桥过河,再加华野已有部队追了过来,可想而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混乱情况。 好在华野大部队还没赶到,兵团总算于9日大部过了河,而殿后的63军等没能过河的旋即被灭,再加一路人员伤亡,等当晚到达碾庄时,兵团损失已然不小。 那借下来?10日晨,黄百韬开会研究对策,本想继续西撤,但64军军长刘震湘力主守碾庄,就在讨论不下时,蒋介石的手令也到了,要求他们固守待援,于是7兵团最终留在了碾庄。 咋说呢,这时华野主力还在西渡运河,碾庄与徐州间阻截部队也未完全到位,黄百韬兵团要是选择西撤,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谁让他们自己没这么做呢。 11日晚,华野终于合围成功,黄百韬兵团也从此走向不归路。对了,其实合围前,即11日白天的时候,黄百韬兵团要是全力突围,也还是有希望的,那等到人家封死了,就啥也别想了。最后两个字:“活该”!

0 阅读:206

评论列表

小李子

小李子

2
2024-03-07 05:55

谁给讲讲44军为何民比军多?一直没注意这个细节。

白梦评过去

白梦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