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这么多年,我有一个习惯,每接手一个班,必先拿出一到两个月时间教学生练字,时间

杏坛事 2024-03-06 20:14:32

教书这么多年,我有一个习惯,每接手一个班,必先拿出一到两个月时间教学生练字,时间安排在中午。一开始手把手教顿笔,后面就是天天反复练习。 与我同班的老师会省点事,中午时间他们不用操心,我会主动揽下来,在把学生的字提高上来后,就每天中午读课外书。我也在这个时候看自己的书。 我的字一般化,但是足以教会学生写出规范的正楷字。一般来说,两个月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字写好,作业写得工工整整。有的学生参加比赛还可能获奖。 所以,其实这样做,对我自己也有好处。首先,改作业很轻松,不烦恼;其次,学生获奖也是我的一个成绩;第三,学生书写认真,考试错误率降低,对我也是利好。 我常看到,有的老师改作业时,抱怨学生写字不好,甚至把学生作业撕了,让学生重写,但是学生重写的还是不好,看了还是生气。如此长期受气,何如教学生写好字? 上学期,已经教学生两个月了,但是可能由于三年级年龄小,这学期发现学生写字下降了,所以从本周开始,再从头开始,从笔画再教一遍。这次教起来轻松多了。 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不是我夸自己,这么多年,我到过的三个学校,没有人像我这样认真教学生写字,也没有人像我这样每天中午督促、陪着学生看书。 我本人爱看书,所以对于推动学生看书,培养看书兴趣,特别卖力。我教过的学生受我影响也很大。我要求每人每学期看书不低于15本,许多学生能看到20本。 如果一个学生这样看书,从三年级算起,到六年级能看到150本左右的课外书。这样的阅读量,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作用是很大很大的。 但是,这种能力显现往往是滞后的,一般要两三年之后才有明显效果。所以让学生看书,对我的教学成绩实际上没多大好处。但我仍然坚持推动学生阅读。 对于课外阅读,我是不在意什么必读书目的。我不会带着学生读必读书目,不会把必读书目讲得那么细。我甚至根本不讲,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就算了。 我认为: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就给他看什么书;应该引导学生多看故事类的,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好处;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不必要告诉他应该怎么理解。

0 阅读:31
杏坛事

杏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