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罗京打电话给妻子:“你有时间,去帮我挂个专家号”。 那一年的春风还带着凉意,罗京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听起来平常无奇,就像他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常态。刘继红在电话这头沉默了片刻,隐约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她还是轻声回答:“好的,我现在就去。”挂上电话,她匆匆赶往最近的医院,心中却充满了不安和疑惑。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漫长时刻里,刘继红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但心底的不安始终如影随形。当她最终拿到检查报告,那几个冰冷的字眼——淋巴癌,瞬间击碎了她所有的镇定。她的双腿几乎不听使唤,差点在那寒冷的医院走廊上晕倒。 电话那头,罗京的声音再次响起,却不似往常那般坚定:“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会好好接受治疗的。”这句简单的承诺,却像是一道坚固的屏障,让刘继红感到了一丝安慰。 日子一天天过去,罗京递上了他26年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张请假条。他的病情在单位引起了一片惊讶,毕竟,这位从未出过差错,总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定海神针”,竟然也会有脆弱的时候。 治疗期间,罗京的心思并不完全在自己的身上,他更多的是在担心自己能否履行作为火炬手的职责。这份对职业的忠诚和责任感,即便在病榻之上也丝毫未减。 2009年的春天,罗京在手术后迎来了短暂的好转。医院的白墙和明亮的灯光见证了这一刻的庆祝。病房外,花朵缓缓绽放,似乎在为他的康复喝彩。刘继红手里握着医生递来的报告单,上面清晰地写着“癌细胞清除成功”的字样。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罗京虽然还在康复中,但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他开始规划回归工作的蓝图,对于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单位的同事们也在等待他的归来,期盼着这位“定海神针”再次出现在屏幕前,用他独特的方式安抚和指引着观众。 然而,命运似乎又一次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好转的迹象并没有持续太久,罗京的病情突然恶化。一开始,只是偶尔的不适和疲惫,但很快,这些症状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再次入院的罗京,面对医生时只轻轻说了一句:“请尽力而为。” 医生和护士们对罗京的状况非常关注,他们尽可能使用各种治疗手段,试图稳定他的病情。刘继红几乎每时每刻都陪伴在他的身边,她默默地为他加油,为他祈祷,尽管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京的身体状况一天天下滑。他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弱,身体也逐渐消瘦。即使如此,他依然尽力保持着乐观,和来访的朋友、同事交谈,尽管每一次交流都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终于,一天清晨,罗京在病床上静静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48岁的生命旅程。他的离去,让无数爱慕他的观众、同事和家人感到深深的悲痛。新闻报道了这位著名主持人的离世,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缅怀。 他的生命虽短,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2008年,罗京打电话给妻子:“你有时间,去帮我挂个专家号”。 那一年的春风还带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3-11 15:38:45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