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的一小步,修真界的一大步[doge]】 雷雨天,在找一棵树躲雨和冒雨狂奔之间,后者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这听起来很离谱,但相比于没有淋雨的情况,淋雨可能将雷击后的存活率提升70%~90%。
科学家们用人头模型模拟了干燥和湿润条件下遭受雷击的情形。结果显示,湿润的头部在遭受雷击时,虽然头部的总电流强度大大增加,但内部的电流上升速率有所减缓,电流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流经大脑的电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大脑受损的风险。
这项研究的背后原理是“表面闪络”现象。它发生在高电压作用下,电流沿着物体表面的一层薄绝缘层(如皮肤或湿润的表面)跳跃,形成一条电阻远小于物体内部的放电路径。这意味着电流可能会绕过重要的内部器官,如心脏和大脑,从而减少内部损伤的风险。
类似地,佩戴金属物体也可能降低发生表面闪络所需的电压,将电流转移至体表,进而减轻雷击伤害。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把自己淋湿并戴上大金链子,就能在雷雨天高枕无忧地漫步了。
雷击仍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现象,它可以造成高温烧伤、电信号紊乱等多种伤害。因此,最安全的做法仍然是尽量减少室外活动,远离墙壁、门窗以及可能引入雷电的金属设备。(环球科学)#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