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的AI大模型市场,谁能引领AI大模型的时代变革? 作为一名国际问题研究者,我在日常工作中已经习惯于使用各种AI应用工具来帮助阅读分析和文字创作,无论是ChatGPT还是国内互联网大厂的各种AI大模型,在实际使用感受上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其数据抓取和逻辑分析能力的细微差别。而通义千问最近上线的长文档处理功能,实现了1000万字的文本量,突破了迄今已有应有的天花板,有望极大赋能于我的学习研究工作,助力提升效率。 比如打开通义千问的网页,我将一本英文报告传上去,请它帮我总结下主要内容,没想到在短短十余秒后就针对这篇数十页的英文论文给出了逻辑清晰、文字流畅、专业细致的要点总结,使我省去了大量研读的时间,可以迅速将之引用于我正在撰写的论文之中。而这个功能只能不过是通义千问最新升级能力的九牛一毛。 经过这次迭代进化,通义千问不仅可以一次性处理超过一万页的庞大资料,相当中文篇幅1000万字, 还可以一键解读100份不同格式的资料。值得一提的是,通义千问的多文档处理能力,也解决了我在研究工作中有关整理文献综述、观点汇编的痛点,可以帮助我迅速从搜集的大量论文、报告、新闻中提取有价值的观点信息,极大提升了了研究工作的效率。 对比近来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的Kimi,通义千问的竞争力在哪里?其实Kimi和通义千问在不同场景下各有所长。Kimi在语音助手领域具有出色的表现,而通义千问则更专注于文本型的智能问答和对话。两者的能力侧重点不同,恐怕无法直接比较孰优孰劣。 但就目前通义千问的文档处理容量和能力,已经超越了包括ChatGPT在内的全球市场上所有的AI应用。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强大令人叹为观止,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AI大模型迭代进化带来的时代变革。
竞争激烈的AI大模型市场,谁能引领AI大模型的时代变革? 作为一名国际问题研究
频网说世界
2024-03-27 17:15: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