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彭老总曾回忆起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关键时刻:“51年1月中朝联军打过三八线,进而朝着三七线继续追击敌人时,我看看四周,确实是有些怕了!” 这个场景发生的背景是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当时彭老总率领30万中朝联军与十多万联合国军交战,并且攻势异常猛烈。 刚开始联合国军还企图在汉江北岸背水一战,但奈何死伤太过惨烈,他们害怕遭遇全面溃败的风险,因此进行了战术性的全线撤退。 关于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的这次撤退,南朝鲜曾经有书报进行过刊登和描述,他们把撤退的英美等国的士兵描写得慌不择路,争相逃窜。解放南朝鲜的首都汉城后,当地报纸的头条也全都是关于全国人民对于汉城解放的喜悦和庆祝场景的描写。 不知不觉中,中超联军部分士兵已经有了一些思想上的波动,他们开始轻敌,想快速地打完这场战争,“快打,快胜,快回国”的言论四散开来。 然而彭老总毕竟身经百战,他对战争和兵法的理解也比普通人要深刻得多。几十年来的战争经验告诉他,但凡敌人出现大规模的战术性撤退而不是因为溃败才撤退,是必须要足够警惕,不能莽撞出击的。 事实上,中朝联军在这次战役中,只歼灭了不到百分之二十的联合国军,远远低于预期,而联合国军的主力部队基本都没有全力参战。 因此,当中朝联军的士兵们展现出他们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连续作战八天八夜、向南追击80到110公里到达三七线附近时,彭老总慌了。 一股担忧和害怕的情绪向他袭来,他担心敌人会重新上演仁川登陆时的计策,引诱中朝联军将战线拉长,然后再切断他们的补给,从而使中朝联军失去战斗力。 如果自己的士兵们继续追击,后方的物资供应就会变得非常薄弱,而敌人在战争武器上是有巨大优势的,一旦他们采用战斗机和沿海舰队,对中朝联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轰炸,那战争局势必然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做出这些局势分析之后,彭老总下令让前线各军停止追击敌人,优先占领有利地形,把重点放在战壕和掩体等防御工事的修建上,以警惕联合国军的突然反扑。 面对这一决定,朝鲜人民军中的苏联总顾问提出了强烈质疑,并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认为敌军正值溃败之时,中朝联军应该继续追击,一鼓作气消灭敌方主力部队。 斯大林听闻此事,严厉地批评了这个苏联顾问,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彭老总的决定。他在电报中表示:“彭德怀是一位经验丰富且经过多次考验的指挥官。他领导的志愿军在战场上击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今后,在战略和战术上的所有决策,都应该听从彭德怀的指挥。” 士兵们也坚定地支持彭老总,停止了追击,并开始打扫战场,养精蓄锐,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 至此,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彭老总也充分展现了他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敏锐的局势分析能力,做出了关键性的决策,让中朝联军免遭可能出现的反转局势,稳定了战局,并且有效巩固了战场形势。
1952年7月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彭老总曾回忆起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关键时刻:“51
洋洋爱说史
2024-03-29 14:48:56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