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拯救一条阑尾,我破例见了一个女网友!
五天前的傍晚,在爱问医生诊室里,我接到了一个付费咨询。
从病史上看,这位病人的病史并不支持阑尾炎的诊断。
很少有阑尾炎会先表现为右下腹痛,然后腹痛转移到上腹部,右下腹不痛了。#全民慢病健康科普计划#
除非她的阑尾位于上腹部,那么这种病史表现也是有的。
只不过,她的B超报告已经显示,她的阑尾位于右下腹。
那么她的病史,已经可以排除阑尾炎的诊断。
另外,从她的B超检查图像来看,她的阑尾周边的软组织,并没有炎症和水肿。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人体的阑尾,个体之间粗细差异很大,粗的可以如小肠那么粗,细的可以如火柴梗那么细。
患阑尾炎时阑尾会变粗,但这个变粗,是相对于自己没有患病时,而不是相对于某一个大多数人的统计数据。
因此阑尾看起来粗,并不是阑尾炎诊断的金标准,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指标。
患阑尾炎的时候,由于炎症,大网膜会下移并包裹阑尾(13岁以下的小孩子,这个功能不完善。)而且大网膜也会表现出炎症水肿。
因此,不管给病人做CT也好,做B超也好,患阑尾炎的时候,阑尾周边的软组织,一定会表现出炎症和水肿。
我看她的B超图片,她的阑尾周边的软组织,并没有炎症和水肿。
虽然B超报告怀疑阑尾炎,但是我们医生不能光看B超医生的报告,我们也要看B超的图片。
医生还要结合临床实际来综合判断病情,B超检查只是一个辅助诊断手段。
从病史和B超这两项资料来看,她可能并没有患阑尾炎。
如果说得自信一点,实际上,我已经判断,她并没有患阑尾炎。
当然,除了排除她患有阑尾炎,我还得给她下一个诊断,她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导致腹痛,该如何治疗?
如果要做到上述目标,唯一欠缺的,就是查体,而且必须是我亲自查体,也就是说,我要是摸摸她的肚子,那就可以肯定了。
但是,给她下阑尾炎的诊断,并建议她做手术的,是一家大医院。
如果我不去推翻那家医院给她的诊断,那么她的阑尾,也许就可能会被割掉。
但是,如果要推翻这个诊断,我必须亲自摸摸她的肚子。
这让我很为难。
多年来,我除钓友外,不见网友,特别是不见女网友。我也不接受网友的线下约诊。
这其中的原因,有一些孰悉我的朋友也能够猜到。
但是一想到,她好好的阑尾,很有可能被割掉,我就犹豫了。
我也能够理解她的惶恐心情。
对外科医生来说,阑尾切除手术,谈笑间即可完成,这是一个小手术,没什么了不起的,也没什么好怕的。
但是对于普通的病人来说,这是一个手术啊,是人生一个难关啊!是人生一个考验!这能不怕吗?
所谓人命至贵,有贵千金,最终,我动了恻隐之心,为了保住她这个阑尾,我破例了。
我告诉她,晚饭后,我要去走路锻炼。
如果她能够在晚上5:30到6:00之间,在我们医院急诊科等我,我可以走过去,给她摸一下肚子。
她来了,急诊科的同事打电话给我,说有人在等我过去。
我也如约前往。
我问了问她的病史,得知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病史:她已经几天没有拉大便了。
我摸了摸他的肚子,发现:
她的右下腹确实有压痛,但是我能感觉到,我的手压上压痛点的地方,手指头的下方,很明显有气体过肠道的感觉,如果用听诊器听,可以听到很活跃的肠鸣音。只不过,他右下腹的压痛,并不固定。
通常,阑尾炎导致的腹部压痛,很固定,而且也不会有这种气体过肠道的感觉。
通俗地说,我摸到右下腹压痛的地方,是一段内有气体在窜的小肠。
她的左侧下腹部,可以摸到一大串肿块,较软,按之可变形。这些就是积聚在乙结肠或附近的粪块。
到这个时候,我可以确定,他没有患阑尾炎。
她只是便秘,大便拉不出来。
那天她可能吃了某些食物后,使小肠的蠕动异常活跃起来,导致气体在小肠里面乱窜,气体窜到哪里,肠子就扩张到哪里,肚子也就痛到哪里。
这很好理解。
我让她停了后面两天打吊瓶的抗生素。
我让她那天先用一下开塞露,然后再吃麻仁丸,这是一种缓泻药。
我让她每顿饭吃一碗蔬菜,多吃春笋,这可以促进排便。
她一一记住了。但是她还是很害怕,怕自己肚子再痛起来,却找不到我复诊。
因此我给她留了联系方式。
昨天,她告诉我,她的肚子再也没有痛过,这两天,她每天都要拉大便。
她看起来很开心。
最后,我还是劝她,不要迷信我的医术,这只是碰巧她的病情是我擅长的专业而已。
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或排除诊断,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却很难很难!
我只是把成功的病例写了出来,而大量的没有成功的病例,却没有写出来,也没法写出来。
这必然会导致有人会误认为,我能够对病情明察秋毫,甚至能手到病除。
事实上,我的医术并没有比其他医生高明多少。
我一直强调,外地的网友,千万不要千里迢迢赶来,找我线下来看病!
用户89xxx78
别问问就是又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