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战后的科威特,全国近1000口油井在燃烧。各国疯抢灭火合同,美国抢走

红色的史纪 2024-04-08 19:07:16

1991年,战后的科威特,全国近1000口油井在燃烧。各国疯抢灭火合同,美国抢走一半。中国灭火队抵科后,一月扑灭三口油井。各国灭火队彻底服气,纷纷请客取经。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被打败的伊拉克在临走前犯下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罪行——他们蓄意点燃了科威特境内1000多口油井,造成这个小国家陷入燃烧的火海。   滚滚黑烟遮蔽天日,火焰肆虐燃烧着宝贵的石油资源。这无疑是对科威特最沉重的"战争创伤"。有专家评估,如果仅靠科威特自身力量,想要扑灭这万火之祸将需耗时3到5年,而且付出将是巨大的。   面对这一灾难性事件,科威特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社会。他们迅速与多个国家签署了"灭火协议",寻求全球各方的支持和参与。   很快,美国就第一个挺身而出,抢占了科威特灭火合同近一半的份额。作为曾在海湾战争中扮演领导角色的存在,美国此番理所当然地将这场浩大的灭火行动视为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补偿"。   面对这场大火,中国政府也决定派遣精锐消防力量参与救援。   很快,来自国内各地的数百名中国消防员就赶赴了科威特灾区。他们带去了大量先进的灭火装备,决心同各国力量并肩作战。   抵达现场后,中国消防队员们目之所及,是一片火海般的恐怖景象。燃烧已久的大火已将整个区域笼罩在滚滚黑烟之中,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石油焦味。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西方国家的专家对于中国队伍的加入持怀疑和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人缺乏扑救这种规模大火的实战经验,专业技术也远远不如他们先进。一时间,不少异国人对中国队伍的能力存有很大质疑。   就连部分科威特方面的监理人员,在中国消防员刚到场时也存有一定戒心。他们对外国人的专业能力向来忌惮,对于这支来自东方的"后来者"能否尽快掌握扑救技艺并卓有建树,态度也是怀疑重重。   面对如此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消防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迅速全面融入灾区的救援工作,并开始了长达数月的"燃眉之急"工作。   虽然确实缺乏扑救如此大规模油田火灾的实战经验,但中国队员们有着多年消防实战的锻炼,从容应对各类险情的能力丝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他们练就了炎炎夏日钻入火海、冰天雪地降温高温的过人勇气和毅力。   就在各方持观望态度之时,中国消防员们凭借精湛的扑救本领,一举在最危险、火力最猛的阿拉米亚油田扑灭了一座又一座大火井。   这一突破性表现,震惊了所有外籍专家,并最终帮助中方赢得了出色的信任和评价。科威特监理团队也终于放下了戒心,将更多重点火井的扑救任务全权交由中方负责。   从那以后,中国消防员们就进入了持续高强度作业的"战斗"状态。无论是使用棉纱堵井,还是运用滚铁环阻隔油源,亦或是大量投放泥浆灌溉,他们总能想出应对之策。   即便在一些科威特本土专家和美国专家束手无策的陷阱火井面前,中国队员凭借智慧和勇气也总有妙计施展。   终于,经过长达8个月的连续奋战,中国消防员在科威特成功扑救了无数火井。   科威特能够圆满完成整个灭火行动,中方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如今,重建后的科威特油田重新焕发生机,而当年那支"凯旋"而归的中国消防队员们,已然成为闻名遐迩的英雄群体。他们以实际行动,不仅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华彩篇章,更充分展现了中国国家力量的强大实力。

0 阅读:2434

评论列表

醉星河

醉星河

2
2024-04-10 00:35

美国真tm行,又是点火又是灭火,啥玩意儿,混不吝!

大鱼弱智 回复 04-10 10:20
再说一遍,谁点的火?

tong

tong

2
2024-04-10 12:55

中国灭火队总指挥是孙振纯专家。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