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教科书里说的,手术中找阑尾的方法,是沿着三条结肠带汇合的地

廷至谈健康 2024-04-11 07:00:45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教科书里说的,手术中找阑尾的方法,是沿着三条结肠带汇合的地方找到阑尾。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因为阑尾手术的切口是很小的,经常需要把一些小肠拉出切口外,看看是不是回盲部,如果不是的话,又要放回去。#全民慢病健康科普计划#

不要小看这个把小肠拉出来要放回去的小动作,一拉一放,就可能对小肠浆膜面有所损伤,虽然这种损伤肉眼看不出来,但却可能是造成术后肠粘连的因素之一。

所以我开始做外科医生后,我就不断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手术中来寻找阑尾?

大概在我工作五个月的时候,我又在复习《解剖学》,看到了一基础知识。

腹腔内器官,和腹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

1、腹膜内位器官:脏器几乎全部被腹膜覆盖。胃、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脾、卵巢等。

2、腹膜间位器官:脏器大部分被腹膜覆盖。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肝、胆、子宫和膀胱。

3、腹膜外位器官:脏器仅有小部分表面被腹膜覆盖。十二直肠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直肠中下断,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等。

那一刻,我的脑子里灵光出现了。

腹膜内位器官有很大的活动度,可以很容易地在切口下方推开,而腹膜间位器官,活动度则很小,可以部分推开。腹膜外位器官,则完全推不开。

阑尾位于回盲部,回盲部比较短,位于升结肠起始部,都比较短,所以他们虽然是内位器官,却基本上也是推不开的,但是能把它提到手术口外面。

手术切口下方,除了回盲部,就是大量游离度比较好的小肠。一推拨就可以推开。

简单地说,阑尾手术切口下面,能够推开的是小肠,留在原地的,就是回盲部和阑尾。

知道了这一点,在寻找阑尾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一把无齿卵圆,伸入手术切口内,向内向上推拨。

能够推拨开的就是小肠,留在原地的,就是阑尾和回盲。在推开小肠,返回切口中央下方的途中,我展开无齿卵圆钳,轻轻一夹,能够夹住的就是留在原地的阑尾。再把阑尾提出切口,这手术就很简单了。

就是目前,阑尾切除,都已经在腹腔镜下面做了,这一点解剖就构,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让病人头低脚高位,将所有的小肠,向病人头部方向推一下,阑尾就跑出来了。这个道理和开腹手术是一样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手术中,我能够在几秒钟内找到阑尾。而且,这种找阑尾的方法,对于病人小肠的干扰最小,因为我们没有用手去拉扯过小肠,很少会出现手术以后的肠粘连。

那些阑尾手术的病人,术后次日,大部分人都能够放屁,能够吃流食,因为肠道已经恢复了。

我也不需要用手去触碰阑尾,才能把阑尾找到,整个手术过程中,只有器械的头部接触到阑尾,那么手上就不会沾有脓液。那么手术口污染就较少,这样的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概率是不是也就少了?

我工作前几年,阑尾切除手术后,病人手术切口没有一个感染,有这么一个原因。

当年,手术室护士只知道,我做阑尾切除手术,找阑尾很快,可是他们不知道,在这背后,我做了多少手术的总结,复习了多少次已经很熟悉的解剖学知识。

领悟的那一点,只在一瞬间。

0 阅读:48
廷至谈健康

廷至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