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建言之三:青岛文化的属性与包容 青岛市北区政府: 从目前利用昌乐路改造之机,移师辽宁路,重新建立“青岛文化市场”,本是一件好事。 但要把好事办好,办得有声有色,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划和业态分类。这就涉及到了青岛的文化属性和市场包容的诸多问题。 由于这里不是长篇大论的地方,故我只提市民和经营者的几点困惑和建议。 一是完全没有规划,市场分布是乱的。 就目前的出租房屋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业态规划,谁看好了,都可以租,爱经营什么就经营什么。这样乱不说,还不容易形成规模。 相比之下,人家交运公司办的海泊河市场就好。菜、果、肉、鱼、花卉、服装等等,一目了然。就连露天经营,也是有台子,有自然的人流导示。我们为什么不向人家学学?要知道,管理菜市场,要比管理所谓的“文化市场”难上几十倍。人家都能做得井井有条,我们有何不能?! 二是要清除卖破鞋、破衣服、破电线、破锅碗瓢盆等等的摊位,将卖垃圾的清除。因为这不是“青岛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 三是要引进全新的文化理念,将青岛的特色文化大规模引入。 比如,有人提议,是不是将青岛独有的“君子兰花卉文化”引入?青岛有君子兰花卉文化协会,让其“进市”,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再如钓鱼也是青岛的本土文化,正好青岛没有这种市场业态,而文化市场正好可以包容。 还有,民间的工艺制作,这是一个大类,是不是也可以引入?孩子们喜欢的文具、玩具、乐器和图书等等,是否也可以引入?另如盆景、木雕、贝雕、草编和刺绣,以及各种装饰品等等,也可以有计划地引入。 反正,“青岛文化市场”,不应该仅仅办成“旧货市场”,要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上,多去谋划,多开思路,创一片新天地,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来。 王铎 2024.4.16
王铎建言之三:青岛文化的属性与包容 青岛市北区政府: 从目前利用昌乐路改造之机,
文有王铎
2024-04-16 18:42: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