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建言之四:“难怪这里没文化” 青岛市北区政府: 这里说的“难怪这里没文化”,

文有王铎 2024-04-17 17:42:02

王铎建言之四:“难怪这里没文化” 青岛市北区政府: 这里说的“难怪这里没文化”,是最近一些老青岛人在逛了“青岛文化市场”之后的一句感叹!也可以说是一句气话。是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叹其不活,怒其不争! 咱们先看看由2号门进入之后,迎面扑来的,坐落于二楼房顶上的一幅红色大型招商广告牌吧。 这个牌子的制作显然太低层次了,毫无艺术性不说,可在广告牌的背后,还胡适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子。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到底放了些什么货物,一时就不好说了。 我要说的是,是谁把刚刚盖起的新楼,又胡乱搭建上广告牌了?多少年来,青岛市清理过多少这样的违章广告。再说,这样做的好处是,本来很漂亮的建筑不美观了,不好看了,堵心了!何况在它的背后,还藏着一个“大仓库”,这是谁出的点子?这是谁在自做聪明?有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前去察看一下,管一管了? 除此之外,在另一个门的房屋上,还有三个小一点广告牌,悬挂如品字。 先说第一个,在中心位置,上面写道: 弘扬中华传统 孝老敬亲、传承优良、诚信友善、互帮互助 别的咱不说,就说这十六个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吗?还是人类社会一般的道德标准?再说它们跟文化市场究竟有多大关系? 如果说,这还算是小事的话。那么两侧的配图,就十分滑稽可笑了。左边是一个身穿古代服装的孩子,正在像解放军一样,行军礼!右边也是三个身穿古装的人。只见一个身背孩子的人,正在将一把弹弓递给一个顽皮的孩子! 这下,看的人不禁要问了:这图和文字究竟体现了什么中华传统文化?还是皮孩子正在打弹弓,让人给夺走了?真是叫人費解! 另一个牌子,也同样滑稽有趣。 明明写的是“弘扬传统古筝文化”,还写着“筝鸣绕梁”,可演奏乐器的仕女,竟然在弹“古琴”?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中国人是“琴”“筝”不分的民族吗?还是这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如此说来,秦赵高“指鹿为马”,不也成了中国的“传统”吗?真是笑话! 第三个牌子,也甚为好笑!上面明明写着“寻古国学 耕读东方”,可配图一边是古代仕女,一边是黄鹤楼的形象。什么讲话,你这叫“十三不靠儿”,互相都不挨着! 更有甚者,这里还放着几口盛水的大缸。有人琢磨道:盛十担水没问题! 还有人解释道,这是说了一个大家熟悉的成语,叫做“司马光砸缸”! 我心里想,这缸放在这里是不是合适?一旦叫谁碰碎了,你是叫人家赔还是不赔?赔,赔多少钱?可千万别动不动就几十万,让人赔个倾家荡产?! 我建议,干脆取消!防止在这里惹事生非!换句话说,难道这几口大缸与文化市场还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再说,司马光也不是青岛人,别让今天的青岛孩子再去砸缸,一旦砸出笑话来,不就砸成了“青岛佳话”吗?!切切! 还是那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我今天要说,经营和管理文化产业的人,如果没文化,似乎更可怕。 王铎 2024.4.17

0 阅读:0
文有王铎

文有王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