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政府: 要保护好青岛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青岛市民自己的事情。如果有荣耀,全青岛都增光,但如果有抹黑的地方,全青岛也跟着丢人。 所以我一直公开建言,希望“青岛文化市场”能够为青岛人增光添彩! 可是,看了目前“青岛文化市场”的惨淡状况,广大市民心中便不免会产生这样一些疑问。即: 第一,原来昌乐路的“青岛市文化市场”,为什么又改名为“青岛文化市场”?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第二,为什么在前几天,也就是4月20日,急火火地搞了一个“青岛文化市场启动仪式”。且大舞台、巨幅广告牌、诸多展卖棚档、彩旗、灯笼、摊位红地毯和各种庆典装饰等等,仅仅用了半天,便匆忙拆除。 也就是说,从20日凌晨四点多开始搭建,中午用了一两个小时后,至晚上九点,便全部拆除运输结束。 政府花了这么多钱,就这么活生生地硬扔了,连第二天周日的市场摆地摊也不给用,贴在地上的数百米廉价摊位红地毯也匆匆撕掉了,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不撕掉,第二天不是还可以用吗?本来已经改善市场环境,突然就不要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 第三,在启动仪式上,明明写着“指导单位: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市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台东步行街管理委员会、青岛环海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一大串职能单位和部门,怎么做事就这么草率?这又是为什么? 第四,据当天的大广告牌上写着,“青岛文化市场”,现址原天幕城。“位于台东步行街片区西北角,西侧为寿光路、北侧为辽宁路,与昌乐路文化街隔辽宁路相望,东侧为辽宁路商业综合体。” 现在要问:中国人在描述地域方位的时候,经常有“隔海相望”,或者是“隔水相望”等等,可没听说是“隔路相望”的。实际上,这条辽宁路,也不过只有二十几米宽,用“隔路相望”来描写,真可谓今古奇观!除非你是近视眼。我们为什么连“望”和“看”的概念都分不清呢?“青岛文化市场”,能“文化”到这步天地吗? 第五,众所周知,原“青岛市文化市场”,已经获得过极高的国家荣誉,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辽宁路和昌乐路拐角,至今还立有巨大的展示名号(见图)。现在要问:青岛人究竟要向全国其他城市“示范”什么“文化市场”?也就是说,你想让全国的文化市场向你学习什么?能回答吗? 第六,就说20日的启动仪式吧。你们刚刚贴出的广告牌上,仍旧还这样写道:“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试问;就目前这种文化水平和经营模式,如何才能打造“国家级”?难怪有人说,“打造村级还不够格,何谈国家级!” 是的,作为堂堂大青岛,确实应该仔细想一想了。难怪外地人老说我们喜欢自吹自擂,不知天高地厚。依我看,我们确实是短视、近视,甚至盲视,或曰:只能“隔路相望”了。悲夫! 匆匆写来,敬请批评指正。 王铎 2024.4.24 #坚持保护文化遗产为什么重要#
青岛市北区政府: 要保护好青岛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青岛市民
文有王铎
2024-04-24 20:43: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