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事件不断反转,核心原因在于都想占国家的便宜! 大家看一下地图就明白,还记得那满天黄沙吗? 开鲁其实就是位于科尔沁沙地以北,而科尔沁沙地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经过承德、阜新就是此处。 这里可是内陆核心区的北部屏障。 因此环保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放在首位的。 于是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法规进行强制约束。 《国家草原法》明确规定,没有得到政策批准,擅自把草地开垦为耕地,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而从这5600亩底的承包合同来看,这是奶牛养殖场,也就是草地,里面只包含110亩耕地。 在内蒙古原地类是草地,你只能种草,不能改变其用途。 但是奇怪的是,改变了,还按照耕地性质向外承包了。 当年按照5元一亩包下来,现在按照700元一亩租出去。 这里面巨大的利润差,很多人都不谈定了。
现在的问题是: 农场主低价承包草地喂牛,后来逐渐变成耕地,再把耕地租出去挣大钱,后来村镇过来要钱,农场主不想被割肉,请来舆论做文章。 随后,事态的发展成为人们愿意看到的,镇副书记粗暴的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使得焦点成功转移到个人身上,掘地三尺刨个精光,引起众怒。 而真正的核心问题,没有人再来关心追问。
环保是个大问题,关系到子子孙孙。 注意到开鲁通报中提到“国土二调”“国土三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从2017年开始,到2019年完成,都用上了先进的卫星定位、遥感等技术进行绘制。 林地、湿地、草地等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占。 于是,国家给各个地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划红线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三调”都过去5年了,开鲁草地变耕地问题应该不是新问题,是一个拖而未决的问题。 没有想到重新变回原来的草地性质,也许既定事实已不易变回,于是上面想到提高承包费来解决此事。 农场主岂舍得把肉吃进去再吐出来?
实际上通观此事,各方都在注重土地收益,一开始就没有防微杜渐,农场主擅自改变土地性质,也没有人第一时间制止,当看到收益后,大家都眼红了,想着分一杯羹,通通置生态环保安全于脑后。
一句话,寅吃卯粮,前吃后空,都想挣子孙后代的钱。
远山
只听说草地变耕地,要花很大的投入,但还没听过耕地变草地就变不回头了。小编这是在胡弄网民呀,我看这事处理起来很简单,就是依法办事,那就是禁止承包人种粮食,只能种牧草,也就是退耕还草,保护生态,而不是追加土地承包金。我现在是算弄明白了,虽然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视,但保护环境比粮食安全更重要。
用户16xxx24 回复 04-26 21:56
对头,不然沙尘暴又要严重起来了
Jenny 回复 04-27 11:41
当年这个地方就是草场改耕地才变沙漠的
萨拉的窝不热
别洗地了,盐碱地寸草不上
遥远的梦
各事各论,农场主要把耕地恢复到草地,并要负法律责任
用户17xxx07
小编。你把原来的承包合同。发在网上。看看谁站理。
临兵斗
别说那么多,我不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