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读通鉴##续资治通鉴# 寇准对于大宋来讲,真是居功至伟!如果不是寇准的坚强意志,大宋可能在建国44年,就变成南宋了,甚至没有了!
辽兵南下,宋真宗很是害怕。下面的人商量,逃到金陵,也就是南京;也有人说逃到成都,到蜀地去!寇准力排众议,说,不仅不能离开,还得到前线去,到澶州!
真宗心里害怕啊!我在想,要是宋朝在明朝之后,真宗看到太监王振让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一战被俘,估计打死他也不愿意去!幸好是在明前,真宗不想去,寇准就拽住真宗的衣服,不得已去了澶州。
是啊,要是皇帝一跑,基本上军民皆溃,那大宋必死无疑!正是辽军南下,将士需要加油鼓劲的时候,就是死也得去啊!事实证明,御驾亲征,鼓舞了前线军民。尽管最后达成澶渊之盟,但这也比亡国强。
更主要的是,这个和平协议,面子上有点难看,但里子不亏——寇准说,有了它可以换来百年和平,否则,就会兵戈不断!
签订了协议之后,赵恒还有点不咋痛快。但听人说,寇准天天在澶渊痛饮,他就释然了,连寇准都这样了,我还有啥担忧的呢?后来寇准向赵恒致谢,说,如果我都听您的旨意,哪里会有今天呢?赵恒笑而劳焉!
是啊,不是寇准,他要是跑到金陵或蜀地,哪里还有今天?
但在万分紧急之下,要保持那样的定力,真是很难。寇准想尽一切办法,最终还是做到了。有时候作为宰相,要是皇上说啥就是啥,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那不只是害了国家,更是害了皇上。
从这个角度说,大宋前几任皇帝的宰相都还不错,赵匡胤的赵普,赵光义的吕蒙正(好像是),宋真宗的寇准,都是有坚守有意志有理想有追求有主见有主意之人。大宋因为有良相,才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