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夏季养生三要务吗?】夏季是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季节,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此时人体阳气渐渐充盈。夏季非常利于为身体储存阳气,从而提高抗病能力、顺利地度过阴气较重的秋冬季节。
按照中医理论,夏季属火,与心相应。心主血脉,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维持着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只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其他脏腑才能营养充裕、运转正常;心主神志,心的功能正常,人的精神就旺盛、神志就清楚。夏季养生有三要务。
1.夏季养生第一要务——养心。夏季炎热,人体多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必然会让心气损耗。所以夏季养生保健的一大关键点便是养心,应以保证心脏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任务。那么具体来说,养心应该做什么呢?
首先老年朋友应该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不宜过劳或思虑过度,可以适当食用大枣、阿胶、枸杞、桂圆等来补血益气;心血瘀阻者应该注重调适情绪,遇事应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平常可适当服用三七等活血之品;心火旺盛者应该多饮水,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苦味蔬菜,比如芹菜、苦菜、苦瓜等。除此之外,养心还有一点就是保持情绪的舒畅,心情好了,心气也就疏通了,这是养心的第一大法,切勿小视。
2.夏季养生第二要务——“无厌于日”。“无厌于日”是《黄帝内经》上的话,意思是夏天白天的时候,不要老宅在家里,要多出去接触阳光。也许你会纳闷,大夏天的,天气炎热,怎么还要外出多晒太阳?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躲在屋里吹空调多舒服呀?
没错,夏天待在空调屋里确实舒服,但却可能损害健康,为身体埋下疾病的种子。道理很简单,因为空调吹出来的寒风会伤阳气。人体的阳气,追根究底是来源于太阳,远离了太阳,阳气就容易衰弱,不利于身体健康。老年朋友本身就多属于阳气衰弱的群体,更是不能天天待在寒凉的空调房间里,还是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到户外走走,接受阳光的普照和恩赐,尤其多晒晒后背,有利于将体内的阴寒邪气驱除出去。
3.夏季养生第三要务——避暑。前面讲要“无厌于日”,这里又说要避暑,似乎两者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们说夏天要适度地在户外活动,要选择气温不算太高的时间段出门,而不是说要在最热的时候顶着大太阳暴晒。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之一,当我们长时间处于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环境时,体内热量持续蓄积,体温不断上升,水盐代谢紊乱,就容易出现中暑。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量饮酒,也会增大中暑的概率。
虽然我们不能掌控夏季的气温,但预防中暑并不是什么难事。炎热的夏季,我们可将室温控制在26~28℃、湿度保持在30%~35%,室内应通风、空气应清新,尽量不要在烈日当头的中午出门,即使出门也要做好防晒预防。在饮食上,不要用太多性热的食物,如辣椒;注意保证自己每天有足够的饮水量,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陈”水,要慢慢喝;可以食用一些具有祛暑生津作用的绿豆粥、荷叶粥、扁豆粥;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丁茶,都有利于清心败火、消暑祛烦;入夏常备一些防暑药,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
西瓜是夏日里消暑佳品,中医认为西瓜内皮性凉味甘,对因暑热而导致心烦口渴、目赤、喉咙肿痛等有一定的食疗效果。(本文内容仅供阅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