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大松绑,特别国债来袭,难道降息要来了?超预期?炒预期?近期,各种救市大招集中

庚黑星君 2024-05-17 00:54:20

楼市大松绑,特别国债来袭,难道降息要来了?

超预期?炒预期?

近期,各种救市大招集中发布,可谓绵绵不绝。

现在各行各业来看,自从内需之母地产疲软了,基本上也没有几个行业好的了。

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需求侧的风险传导给供给侧,导致供给侧各种内卷、裁员、利润率崩塌;然后,供给侧的这些风险又传导给需求侧,相互强化,所以,很多人在收入预期悲观的情况下,自然更加紧衣缩食了。

以上就是2023年至今的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

所谓的偏通缩、要学日本“迷失30年”等等言论,不过是对上述逻辑的直观畅想。

在中美产业链战争1.0时期,我们被人家卡脖子很严重,因此,优先把资源砸向供给侧,无可厚非。

然而,现在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了!

我们的产业升级确实短短几年支棱起来了,产能都变成工业海啸把美国及其盟友打的哇哇叫。可是,我们的需求侧没有跟上,给不了我们的企业很多订单。

在2020~2022年美国超级宽松产生的红利期,我们可以靠出口来填补内需不足。但是,现在人家处处卡着我们,外加美国又对我们进行金融战,外需增量是兜不住全民收入增长的。

因此,不论主观意愿如何,内需必须起来,否则我们好不容易刚刚建立起的这么多先进制造业生态链就会因为没有足够订单面临严重的后果。

对此有任何怀疑的朋友,不妨看看电动车市场早已卷成什么样了。

即,现在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阶段性优先将内需顶起来,去给无限扩展的供给侧匹配订单。否则要不了几年,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的制造业就会产生严重的债务危机,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理解了这个逻辑,再去看看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的各种救市举措,大致也就清楚村里的想法了。

一会儿核心城市大规模楼市松绑,一会儿超长期特别国债,一会儿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打击高息揽储,一会儿逼“以旧换新”提速。

本质上,就是时不我待了,再拖下去,全国各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将因为现金流危机而产生难以修复的重大危机。在鹰酱没有收割我们成功的前提下,我们自爆,这还了得?

————————

近期,广州水价拟涨31%引发争议。

其实,以前很多民生保障都是地方财政用卖地钱补贴的。

此前不少人喊打楼市,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结果是:

房价不涨,收入就会暴跌,失业增多(2023年开始)

房价不涨,地方财政没有办法补贴民生供给,生活成本大增(2024年显性化)

所以,房价不涨,中低收入家庭两面夹击,更苦。

由于这是全局性的态势,如果不去扭转,在楼市持续萎靡的情况下,首先被暴击的就是中低收入家庭。然后,才是有一些物质基础的中产家庭。

那么,我们现在靠化债等方式,能在需求侧力挽狂澜吗?

恕我直言,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土地财政是收入,化债是债务展期。前者是自己的钱,后则是借来的钱,你是村里你喜欢哪个?

甚至有人还说,楼市已经永远没戏。

实话实说,说这种话的人估计也没有多少套房子,而且对经济规律完全不懂。

问题在于,不动产是有很高的持有成本的,只要不涨,那就是亏了。那么,谁还会去买?这就是为何过去只能依赖涨价去库存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结一下:

化债、三大工程、以旧换新、特别国债等等,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因为,我们今天核心的经济张力在于,有形之手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可是内需不足的前提下,企业没有能力创造更多财富来支持足够的财政收入。

权宜之计,用来阶段性对付美国金融战,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这些都是不长久的。其它不说,光这些举措,就是以扩大财政赤字为代价,将来是要全民买单的。

美国财政可以这么干,因为他们可以利用美元霸权转嫁这种压力给全世界。然而,我们没有这种能力,我们转嫁不出去,那就容易内爆。

于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一个全面降低全民负担的节点:

中国即将到达全面降息的临界点!

降准不改变大家的月供压力,只有全面降息,将整个社会各部门的债务实际负担降低下来,才可以打破上面的恶性循环。

因为,更低的债务负担,可以让大家更加长期扛得住现有的债务规模,这样内需就稳住了,企业也就有订单来源了。

事实上,现在拼命拉低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就是为全面降息在做准备吗?!否则,银行息差兜不住的。

————————

3年口罩风波,1年多金融战风暴,已经榨干了广大居民家庭有的现金流。

这是目前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我们不可能像这些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样。

我们现在不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我们是“现金流量表危机”。

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居民家庭的资产注水,产生极强的财富效应,内需就起来了。

当然,也会有人说,学习美国好榜样,直接现金打款行不行?

放水这东西,要讲艺术。

放水就是加大负债,在没有资产对应的前提下,单纯发现金,那就是无锚放水,将来就是超级大通胀的代价全民买单。今天美国不就是这个版子吗?!

因此,兼顾避免超级大通胀和实现放水效应的双重目标,终极目标,还是要将居民家庭财富占比7成的楼市缓慢搞起来。

但是,超短线,这是有难度的。

涨价才能去库存,没有涨价预期,谁拼命买无数套?

所以,这个时候,大A的“桥梁作用”就出现了。

现在对IPO严格审查,就是牺牲一级市场,努力保住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让居民家庭先有点汤喝。

哪怕近期很多一级市场的大佬各种吐槽,村里也不理睬,原因在此。

只有居民家庭手里的资产先有财富效应,信心也起来了,进而带动楼市、企业订单、财税等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今年大A慢牛可以延续多久、可以达到多少高度,对于全局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假设今年2~3季度宣布全面降息,市场预期就会瞬间切换为乐观,那对于行情加速会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在这里,A森也给村里一个建言:

中国版的“两房”模式可以启动了,光“以旧换新”、房子收储是不够的。要在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上尽快落实一个平台机制,同时管理供给和需求两端,这样楼市就可以企稳,也可以有机会学习美国好榜样慢牛。

当然,真的有一天宣布了中国版“两房”模式,各位,请记住:

国内大A的盛夏行情也会同步打开。

很多人夸印度潜力无限,实际印度年轻人失业率“燃爆”了,高达83%的青年人处于待业。这还是莫迪拼命搞印度制造的大环境下,否则更不好说了。

同样,如果我们不能刺激内需,那我们的中年轻人也会有几千万的待业压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79~80年,90年代下旬,2008~2009年,这三次我们都出现了几千万的待业压力,每次都是极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与其拖到出现这样的风险,还不如现在直接就“先股后房”拉起来,让企业有订单,也就会同步创造就业。

—————————

其实,大家仔细看一下,我们一直呼吁的要尽快启动需求侧刺激,今年以来一直在搞,5月份甚至是出政策的扎堆潮。

那么,接下去的刺激巅峰也不远了,即,全面降息。

只要国内全面降息,那么,人民币资产也就吹响了冲锋号,而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关键节点的前夕,也是最佳布局套利的最好窗口期。因为,行情一旦启动,就不好下手了。

另外,近期还有一个变化:亚太货币战。

金融战中美相互熬着,不过,欧洲马上要降息了,日元崩了后很多海外资金加速回流减少了我们的压力。

这意味着,中美金融战尾部,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工具和定力,在兼顾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可以先搞个降息。

原因也很简单,在比烂的时代,周边货币都狂贬,人民币反而变成是“相对坚挺”,且人民币资产已经非常低估值了。那么,我们这里只要稍微给点刺激红利,海外资金加速流入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其实,仔细看近期大A的走势,就是不断震荡洗筹,然后主力吸筹结束就一个个上方强阻力位突破。

此前是3090~3100磨了一段时间,然后就突围了。

现在是3150~3180近档强阻力位,一旦后续突围,就会进入3200,届时市场乐观情绪就会大幅提高。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就在黎明前了!

另外,大家回忆一下,此前央妈说过,后面是要货币宽松的。

金融战收割不到我们(需求侧),中美重新进入以产业链战争为主的态势(供给侧)。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央妈面临的外部压力即将大幅减少。

所以,央妈这里择机出刺激政策,将是必然。

一旦我们这里也进入“降息周期”,就不可能是降息一次,而是多次,且必须确保居民家庭资产可以拉起来,否则就白干了。

周期拐点,即将来了!抛弃悲观,迎接新的财富周期!

0 阅读:221

评论列表

李喜春

李喜春

3
2024-05-17 03:06

[赞][赞][赞]

长海一声笑21736390

长海一声笑21736390

2
2024-05-17 23:20

说的好,小编,叫上你亲戚朋友,砸锅卖铁也要买上个十几套,这就是新风口。下一任马云曹德旺等等领军人物就是你,我看好你哦[滑稽笑]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