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开国上将在弥留之际,妻子问他这一生最敬爱谁,没承想,老将军不假思索就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让妻子颇为惊讶! 陈士榘原名陈有琤,湖北荆门人,出生于1909年,小时候勉强读过几年书,但由于家境贫寒还是中途辍学了。 16岁的时候,为了生计他经人介绍跑到了湖北沙洋,在一家杂货铺里当学徒。 学徒的生活很苦,出师之前老板只管饭不给工钱,每天像个陀螺一样打转,却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夜里他就在库房里搭个木板休息,天不亮就得爬起来里外忙碌。 白天来了客人,他得热情周到地端茶倒水,还得负责装卸货物,可以说是店里最忙的那一个。 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那就得看造化了,老板心情好兴许还能留点残羹剩饭,否则的话,他就得吃前天剩下的馊饭来充饥。 时间到了1927年,吃尽了苦头的陈有琤开始觉醒,跟着家乡农民协会的人跑到了武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报名参军成了武昌国民革命军的一名战士。 随后,他跟随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在井冈山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引路人毛主席。 他在晚年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了这件事,称这一生最幸运的时刻,就是遇到了毛主席,并一路追随伟人的脚步从来没有离开过。 三湾改编后,毛主席亲自在队伍中发展了6名党员,他有幸成为了其中之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把名字改成了“陈士榘”,意思是要“成为一名正直的革命者!” 从此之后,他就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成长经历中得到了伟人的指引和教诲。 即便是毛主席被排挤的时候,他仍旧坚持留在主席身边,尽心尽力保护着主席的安全。 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陈士榘一路追随着伟人的脚步,从一名青涩的红军战士,逐渐成长为共和国的上将。 整个人生经历中,有他自己努力奋斗的征程,也离不开毛主席的指引和教导。 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工程兵司令员,在这个岗位整整奉献了23个春秋。 提到新中国的“两弹”,很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钱学森、于敏、孙家栋等科学家的身上,却很少有人能关注到率部开进大西北的工程兵司令陈士榘。 当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为此作出贡献的功臣。 毛主席握住陈士榘的手说:“你们做窝,他们下蛋,都是国家的功臣!” 在那一段特殊岁月里,很多共和国元勋受到了错误对待,陈士榘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的保护,平稳度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时期。 1976年伟人离世,陈士榘伤心欲绝,此后总是对主席念念不忘,经常跟家人们分享那段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 他的妻子是文工团的干部李峥。 也许是一家人的缘故,李峥在丈夫弥留之际,问他这一辈最敬爱谁。 陈士榘几乎都没有思索,随口而出:“毛主席!” 这个答案让李峥颇为惊讶,但仔细想来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正如陈士榘的儿子所说:“我父亲这辈子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对毛主席的每一件事都记忆犹新!” 1995年7月22日,开国上将陈士榘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1995年,开国上将在弥留之际,妻子问他这一生最敬爱谁,没承想,老将军不假思索就
猫爷进渔场
2024-05-27 18:43:29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