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兰亭八柱” 你知道是哪八柱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序中记述王羲之与友人齐聚会稽山阴的兰亭
修禊仪式之后
众人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
酒杯在弯曲的溪中由上游徐徐而下
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
谁就要饮酒并即兴赋诗
所谓“曲水流觞”
此举引为千古佳话
雅俗留传至今
如此风雅之事
皇帝自然也要畅享其乐
雍正仿照绍兴古兰亭意境
在圆明园中建起流杯亭
乾隆初年题额“坐石临流”
乾隆四十四年(1779)
乾隆皇帝下旨将此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
并易以石柱
收集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六帧
大学士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
以及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
每柱各刻一册
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
图1 第一根柱子:唐代虞世南摹本《兰亭序》
图2 第二根柱子:唐代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图3 第三根柱子:唐代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图4 第四根柱子:唐代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孙绰《后序》
图5 第五根柱子:清内府勾填《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
图6 第六根柱子:清代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
图7 第七根柱子:明代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
图8 第八根柱子:乾隆皇帝临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
图9 中山公园兰亭八柱亭
1860年圆明园被毁后,兰亭八柱于1910年被移到颐和园,后置于耶律楚材祠中。1915年,江朝宗致函溥仪内务府,请求拉运圆明园兰亭碑及山石,以供社稷坛开拓公园之用。其后,兰亭碑及八根石柱运至中山公园,1971年,始用八根石柱,在唐花坞西侧新建成重檐八角亭,额曰“景自天成"。兰亭碑亦置于亭中。
如今,兰亭碑仍完整,字迹清晰;八根石柱之兰亭帖,多有风化,半数帖尚好,仍可辨读。
(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