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开始有的劳保基金,完全等同于社保费吗?答案是否定的! 说到

命难违运事 2024-06-03 15:45:02

50年代开始有的劳保基金,完全等同于社保费吗?答案是否定的! 说到视同缴费年限的问题,职工到底缴没缴费就成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罗生门。来,先让我们简单看一看社保制度的前世今生。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正式公布。为5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 在以后的20多年里,我国相继在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建立了职工退休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1978年末,我国政府为城镇单位314万离退休退职人员发放离退休金超过17亿元,相当于当年发放全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的22.2%。 最关键的时间点在1986年。 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改革劳动制度的四项规定,规定企业按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15%、个人按不超过工资的3% 缴纳退休养老统筹金。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社会保障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个人缴费制度。 所以说,从理论上说,企业员工缴纳社保费,是应该从1986年开始的。而之前缴纳的劳保基金,并不是单纯的用于养老,还用于医疗、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9年1月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则确立了目前中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养老金由退休人员所在企业发放的办法,自1999年起,养老金开始试行社会化发放。 理论上,企业员工缴纳社保费,是应该人从1986年开始,然而大多数企业,是从1992年开才始缴纳养老保险的,这其中,含个人缴费部分。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则是从2014年开始的。 在1992年之前,企业确实会拿出一部分钱转到退休金账户,以便本单位发放退休金。但是,企业账户的资金远远不够支付退休金。这也是企业不得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个人缴纳社保费的原因。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帐户,在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由财政拔付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账户里的钱,也全部转移到社保养老基金账户。 综上所述,从50年代开始直至个人开始缴费之前的1992年,劳保基金并不等同于社保费。而从1992年个人缴费开始,才算是真正的个人缴社保费了。 也因此,企业视同缴费年限的存在,不是说企业员工一点钱也没缴,只是缴的钱太少了,几乎等同于没缴费,这也是养老基金帐户必然会出现短缺的原因。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是如此。 所以说,视同缴费也不是完全没缴费,但缴费实在是太少,几乎等同于没缴费。也因此,养老基金帐户必然会出现短缺,社保专家杨燕绥,也对此给出了十分明晰的答案。按照《社保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归根结底,50年代开始有的劳保基金,是根本不能等同于社保费的,视同缴费也几乎等同于没缴费。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君君

君君

2
2024-06-03 20:49

既然视同缴费基本等于没缴费,为什么算退休金时,同工龄情况下(什么都同)视同缴费时间长,实际缴费时间短的人比视同缴费时间短,实际缴费时间长(缴费多)的人更受益,退休金要高出很多呢?

命难违运事

命难违运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