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联英雄一家三口被押赴刑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4岁的小金子替妈妈擦去

猫爷进渔场 2024-06-05 18:16:08

1937年,抗联英雄一家三口被押赴刑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4岁的小金子替妈妈擦去脸上的泪花,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抱紧我!”   这位抗联英雄叫王凤阁,吉林通化人,出生于1895年。   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乡绅,不仅拥有数目不菲的良田、商铺和家产,还是位学识渊博的教书先生。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他从小衣食无忧、勤奋好学,完全不沾染一点纨绔子弟的劣性。   在众多历史人物中,他尤为崇拜岳飞,对荡气回肠的《满江红》更是倒背如流。   青年时代,王凤阁出落得一表人才,且为人豪气,很有雄心抱负。   按照父亲的规划,他根本就无须怎么努力,光凭着继承的家产,就能确保一辈子的生活。   但事与愿违,他早有投笔从戎、马上建功的志向,因此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还拜入名师门下苦练了一身武艺。   走出校门后,二十出头的王凤阁在师父的引荐下,成了奉军将领汤玉麟麾下的一名下级军官。   终于扛起了枪杆子,他也算是得偿所愿了,但是从军的生活却让他很郁闷,跟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军阀混战搞得民不聊生,打来打去都是在抢地盘,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于是,不久后他辞去了军职,返回家乡打理家业。   然而,“9·18事变”爆发,鬼子的铁蹄遍及东北大地,王凤阁的宁静生活被彻底打破。   此时父亲已经病逝,他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于是就跟母亲商量,想要拉起一支武装部队打鬼子。   他的想法得到了母亲的鼎力支持,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武器和马匹,举起了抗日大旗。   由于他为人豪气、仗义疏财,在当地很有人脉,抗日大旗刚举起来,身边很快就聚集了四五百人。   参加队伍的人,不仅有农民、伐木工和大刀会的成员,甚至还有学校里面的教师。   1932年,王凤阁的队伍刚组建完成,他就带领队伍攻下了柳河县城,一举打响了“抗日救国自卫军”的旗号。   随后不久,“辽宁民众自卫军”向王凤阁抛来了橄榄枝,并将其所部改编为第十九路军,由王凤阁出任司令。   王凤阁率领部队在白山黑水之间打鬼子的过程中,和队伍中的一名女战士相知相恋,不久后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人们就喊他“小金子”。   抗联队伍的生活异常艰苦,小金子从小就跟随父母四处转移、居无定所,可以说是在枪林弹雨中长大的苦命孩子。   但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也从小就造就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只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1937年3月,鬼子为了消灭王凤阁的部队,调集重兵对其展开了围追堵截。   不幸的是,在最后的危急关头,队伍里竟然出现了叛徒,王凤阁一家三口以及几名战士,在老虎顶子弹尽粮绝之后成了鬼子的俘虏。   鬼子对王凤阁很重视,想要通过他的归降来瓦解抗联的队伍的斗志。   只是令鬼子没想到,王凤阁好似钢筋铁骨一般,任由酷刑加身却绝不屈服。   随即鬼子又在孩子身上打主意,拿出了糖果和玩具诱惑孩子玩。   没想到,馋得流口水的小金子,却倔强地说道:“我不吃鬼子的东西。”   1937年4月15日,失去了耐心的鬼子,把王凤阁一家三口,押到玉皇山下的柳条沟口刑场当众处决了!

0 阅读:54
猫爷进渔场

猫爷进渔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