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过程中,萧克原本是大将军衔的有力候选人,其红军和八路军时期的职务、贡献,完全符合大将的评定标准。然而,由于他在红军时期对张国焘分裂行为的态度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少奇对其授衔资格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质疑,认为他不适合评为大将,并建议授予其上将军衔足矣。此外,刘少奇特别肯定了徐海东和粟裕的授衔资格,认为徐海东虽长期养病,但党性和觉悟在萧克之上,应授大将;粟裕则因其在解放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评元帅也不为过。最终,经过中央政治局的讨论和毛主席的决策,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徐海东和粟裕都是大将,而陈毅最终代表三野和新四军,获得了开国元帅军衔。这一授衔结果,体现了中央对各位名将历史贡献、党性和实际战绩的综合考虑。@史源历史专栏
在1955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过程中,萧克原本是大将军衔的有力候选人,其红军和
近现代史源
2024-06-10 22:37:11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