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越军只顾着向战场上拼命倾泻子弹,却没想到,被他们打倒的一名解放军战士,不知何时已经爬到了暗堡前面! 这名解放军战士叫马占福,青海西宁大通塔尔河州庄人,回族,出生于1966年,牺牲前战友们都喊他“小马”。 他是个农民子弟,但是因为家里人口多,仅靠几亩地很难顾住一家人的生活。 为了保证孩子们不饿肚子,他的母亲闲暇之余经常外出沿街乞讨。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马占福从小就很懂事,每次看到母亲外出讨饭,心里面都有种说不出的痛。 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磨炼他的性格,倔强、坚定、果敢、不服输,为其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小学的时候,他的人生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1984年,马占福终于得偿所愿,通过层层筛选穿上了心仪已久的军装,成了兰州军区第47军139师417团2营4连战士。 417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军中赫赫有名的“夜老虎团”,以作风强悍、敢打必胜著称。 而4连,又是417团的尖刀连,精锐中的精锐,以擅长夜袭、能啃硬骨头闻名。 别看马占福个子不高,却是连里有名的标兵战士,训练刻苦、不甘人后,各项训练成绩都名列前茅。 他的饭量很大,拳头大的馒头每顿都能吃四五个,用过的碗筷比洗过的都干净,战友们还给他起了绰号叫“吃不剩”。 战友们之间互起绰号,可没有半点嘲笑和不尊重的意思,纯粹是感情亲昵的表现。 班长有时候很好奇,忍不住询问的时候,马占福总是一笑而过,从来没有说过家里面的情况。 1985年年底,马占福的部队奉命开赴老山前线,部队开拔之前给战士们统一放了个探亲假,这也是马占福最后一次踏上回家乡的路。 他回家之后马不停蹄地干了很多活,还用自己攒下来的生活补贴,给母亲和妹妹各买了一件新衣服。 回部队报到时,他才把上前线的事告诉了父母,并对父母说:“如果我回不来,这次就当给二老尽孝了!” 1987年1月,马占福所在的部队奉命攻占310高地,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到了4连的肩上。 马占福所在的班,又是突击队一班,肩负着为部队爆破开路的任务。 战斗打响前,战士们都对着录音机,留下了对家人说的遗言。 可是轮到马占福时,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对着录音机深情地喊了26声“娘”。 1月5日清晨,攻占高地的战斗正式打响,很多越军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爆破筒和手榴弹送回了老家。 暗堡中的越军反应过来后,立即拼命地向战场上倾泻着子弹。 马占福扛着爆破筒,紧紧跟在班长的身后,一路猛攻猛打为部队开路。 地处高地顶部的一座暗堡,喷射着凶猛的火力封锁了战士前进的道路,马占福扛着爆破筒一个健步就冲了过去。 怎奈,越军的火力太过密集,他刚冲出不远腹部就中了好几枪,半截肠子都流了出来。 他忍痛把肠子塞回去,用急救包的三角巾简单包扎了一下,又拖着爆破筒继续往前爬行。 越军只顾着向战场上倾泻子弹,没有注意到被打倒的马占福。 等越军发现不妙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已经爬到了距离射击孔仅有两米的距离。 只见马占福奋力一跃扑到了暗堡边上,将冒着白烟的爆破筒从射击口塞了进去。 为了不让越军把爆破筒顶出来,他在最后一刻用胸膛堵住了射击口,跟暗堡中的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军区追记马占福一等功,并授予了“黄继光式战斗英雄”称号!
1987年,越军只顾着向战场上拼命倾泻子弹,却没想到,被他们打倒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猫爷进渔场
2024-06-11 18:39:40
0
阅读:192
byl
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