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白死!“你爱以色列,以色列爱你吗”?加沙战争中,以色列特色的“大本营战报”,

庚黑星君 2024-06-13 00:53:12

死了白死!“你爱以色列,以色列爱你吗”?

加沙战争中,以色列特色的“大本营战报”,想必大家已经见识过了。

按照IDF式大本营战报的统计,加沙的哈马斯都应该全部被击毙、重伤、被俘,不应再有战斗力了。

但如大家所见,以军第162装甲师依旧在猛攻拉法,第98伞兵师在进攻加沙中部,第99预备役步兵师在中部走廊地带,第143领土师则在封锁墙附近执行任务。

一支在战报上不应该“存在”的武装力量,显然是用不着用4个师来应付的。

同样,在以色列军队自身的战损数据上,IDF特色的“批准阵亡”也是一言难尽。

阵亡了还得“批准“才能认定,没有”批准“的话,尽管脑袋可能都飞了,但在纸面上还是”重伤员“。

所以在种种奇葩的迷雾之下,以军“批准”的阵亡数只有646人。

尤其是在北线与真主党武装的作战中,以军作战并不有利,甚至被调侃称真主党武装的火力打击线,已成为以色列新的北部边境线。

由于不断地产生伤亡,以军大大压缩的“批准负伤”数据都有大几百号人,但其“批准”的阵亡数却只有区区15人。

依照真主党武装的打击力度,恐怕彻底炸碎的以军官兵都不止15人,但不好意思,“批准”的只能有15位。

有网友可能不解,如果以军隐瞒了大量伤亡信息,其国内难道就不会有相关反应吗?

其实对于负伤人员,以色列媒体还是有一定权限质疑的,比如在2023年12月初,有以色列媒体就根据医院数据爆出以军当时的负伤人员已经达到了5000人,其中伤残者2000人。

而当时以色列国防军对外公布的“批准负伤”数是1593人,两者相差竟然超过了3倍。

由于数据不统一,相关以色列媒体受到了压力,最终删去了负伤5000人的信息,但依旧保留了伤残2000人的数据。

至于阵亡者的情况,以色列媒体不敢质疑,这点大家不要低估犹太人对信息舆论的控制力。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以军在加沙作战中有大量坦克装甲车被击中;虽然以哈马斯武器的性能,这些被命中战例中大部分只能造成损伤,彻底击毁者较少,但即便是被击伤,甚至就算擦破点皮的照片,大家又见到过多少?

俄乌战场上,屁大点大事儿都能流出视频图像,加沙战场的以军装备损伤,却只有极少战损图像流出,总不能说亚辛火箭弹怼脸砸过去,连个皮都破不了吧?

所以,犹太人管控舆论信息的水平,真要比它的战斗力强悍许多;我们只能从些许偶然的报道中,去发现些蛛丝马迹。

比如最近,就有一则信息很有意思。

这则信息的主角是以色列预备役军人埃利兰·米兹拉希,2023年10月7日后,此人被征召入伍,在战斗工兵部队操作装甲推土机参与加沙战事。

在以军地面部队的编成中,通常由坦克、步兵、战斗工兵、特种兵组成战斗队,其战斗工兵是作战的核心单元;战时它们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推平巴勒斯坦人的房屋,在防守作战时是建设“装甲大营“的主力,在进攻作战时,也是拆平一切的主力。

埃利兰·米兹拉希以战斗工兵身份在加沙作战的数个月中,驾驶装甲推土机推平了无数巴勒斯坦人的房屋;其本人也非常高调,拍摄了大量耀武扬威的照片,对于此类炫耀式信息,以色列方面倒是不怎么管控。

所以,埃利兰·米兹拉希也算是侵略军中比较有名的一位。

但是为了以色列“踏平加沙”付出汗马功劳的“功臣”,最近却突然自杀了。

自杀也就罢了,更有意思的是其家人要求将其安葬在军人墓地,而以色列国防军则表示:埃利兰·米兹拉希没有资格在军人墓地安葬。

理由是,埃利兰·米兹拉希并非现役军人,而且也不是正在服役的预备役军人。

但这套说辞令其家人不满,他们爆出了更有意思的信息。

原来埃利兰·米兹拉希虽然在网络上大肆炫耀加沙的战功,但其实以军在当地的作战并不顺利,即便是战斗工兵驾驶的装甲推土机也屡次遭袭。

埃利兰·米兹拉希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阵亡被拖走,还有其他一系列战地事件深受刺激。

甚至他本人也在2024年4月的一场战斗中被击伤(之前还负过一次伤,但仍留在了战场),后来还被诊断患有PTSD,并被认定为伤残退伍军人。

战争中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但离谱到家的还在后面。

按理说,这样一位患有PTSD,并被认定为伤残退伍的军人,是不应当再上战场了。

可是以色列国防军依然给它下了二次征召令,令其到目前的拉法战场报到。

这里面的信息量可是太大了。

按照以色列国防军公布的战损信息,以军到目前为止的伤亡不过才4400余人;理论上其中的大部分伤员都可归队,不可恢复性战损不应太多。

可是以军在拥有17万现役部队,并可以动员30多万预备役军人的前提下,竟然还要二次征召一位已经被认定为伤残退伍,并患有PTSD的军人前往参战。

这说明以军现在十分缺乏可以到一线参与作战的兵员,那么请问IDF的真实损伤到底是多少?

到底为止,本身就已经很离谱了,但还没到最离谱的地方。

埃利兰·米兹拉希,在接到新的征召令后,精神崩溃自杀;其家人认为,埃利兰·米兹拉希虽然没有直接阵亡于加沙战场,但其受伤并患有PTSD毕竟是为了以色列征战而得,同时刺激其自杀的因素,也是以军再次征召其到拉法参战所致。

鉴于此,埃利兰·米兹拉希的死应当由以军负责,至少应埋葬在军人墓地。

但“你爱以色列,以色列爱你吗”?

以色列国防军铁面无情,既然埃利兰·米兹拉希不是现役军人,也没有到拉法报到,那不好意思,埃利兰·米兹拉希就不算以色列军人。

既然你都不是军人了,有什么资格埋在军人墓地?

至于说埃利兰·米兹拉希是接到征召令后才死的,其死亡原因与战场PTSD有关,那跟人家IDF有啥关系?

你在加沙卖命流血,那是昨天的事情了,既然你死在了今天,那IDF概不负责。

像埃利兰·米兹拉希这种已经接到征召令,但还没有到军队前就死掉的情况,在以色列并不鲜见。

这些人虽然有预备役军人身份,但不被认定为军人。

其实这点也是以色列与哈马斯在人质/俘虏方面产生争议的原因之一,哈马斯认为抓的人有预备役军人身份,就该按战俘对待;以军认为这些人没有服现役,所以就不是军人。

既然不是军人,那么死掉了就不算阵亡,只是“平民”;而在加沙周边定居点的武装和安全保卫人员,其阵亡后也是这么处理的。

当然,还有相当阵亡信息,直接就是强行隐瞒。

像上述这些信息之所以流出,也不是偶然。

Image

因为预备役军人其实是以色列应对大战的主体力量,对这部分人群的征召、使用关系重大,是直接涉及到政治层面的关键问题。

现在以色列国内对内塔尼亚胡的反对力量不小,这些反对派在媒体中也有自己的势力;它们会尽可能在不影响基本盘的前提下,拣选一些边角料弄出来做文章。

像埃利兰·米兹拉希这种,它不涉及对以军现有阵亡者的直接质疑,但却直指以军目前的预备役运行制度问题,这些问题最终目标是指向老胡。

我们只不过是在以色列内部斗争中,所能看到这些边角料,借以一窥全豹罢了。它要真的内部团结的话,像这些信息也是一点都不会流出的;犹太人玩舆论,确实是不简单。

当然这样的案例也告诉我们,真给以色列流过血的正宗犹太人军人都这待遇,网上一些野狗叫唤下就想当精神犹太人,那可真是想多了,你爱它,它可未必爱你。

0 阅读:148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