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太难了!活着的时候,就不断地向别人解释,某句话是不是自己说的。这不,有封信就证实了这点。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动不动就有自媒体写一段话,然后加个前缀“鲁迅说”、“张爱玲说”、“罗翔说”……总之,一段话要是不加个名人,不拿名人撑下门面,文章就好像没了龙眼,如同狗屎一般。 如果真是名人所说,倒也无妨,这也就是引用名人名言,从小学到高中,作文老师都这么教的,写名人名言,旁征博引,为文章锦上添花。 至于真实的效果,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又或者是驴头不对马嘴,那就另当别论。 可是,有些自媒体用“名人名言”,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不管名人说没说,反正就给安排了。 鲁迅说:“隔壁老王挺忙的,忙着被人打,忙着亲子鉴定,忙着收赔偿金”。 鲁迅又说:“隔壁老王总是没有我忙的,有些话我说了,有些话我没说,说了我认下,没说的你们欺负我认下,反正我也死了,死人是不会开口的。” 这样的话,太多了,主打一个名人效应,就借着这点名气,糊弄读者去了。 这样的现象,不只是当下有,民国那时候也有。 1925年,孙伏园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了一段话,作者明明白白地写上——“鲁迅说”。内容如下: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孙伏园看后,一时也吃不准,到底是不是鲁迅说的。 想发个短信,用微信发个语音问下吧,那时候还没手机。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飞鸽传书,写封信吧。 很快,鲁迅收到来信,迅速提笔回信: “伏园兄,来信收到。那一篇所记的一段话,的确是我说的。迅” 估计是鲁迅处理这样的质疑声太多,已经轻车熟路,寥寥几句就把问题解决了。如果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问询,一定会说上个千八百字,解释一番。 不知道,鲁迅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会不会想,我活着尚且如此,待我去后,又有几多人冒充于我,毁我文字,这般窃贼,欺名盗世之徒。 #鲁迅先生的名言哪一句你记得最清楚# #鲁迅# #民国#
鲁迅太难了!活着的时候,就不断地向别人解释,某句话是不是自己说的。这不,有封信就
森阳聊历史
2024-06-15 22:23:08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