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毅到上海一家面馆吃饭,正吃着,一老农走了进来点了一碗阳春面,陈毅见状当即勃然大怒,喊道:“去把你们老板叫过来!”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带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来到上海,担任上海市市长,为上海的发展殚精竭虑。 一天,陈毅忙完手上的工作,发现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他招呼秘书:“小王,走,我中午请你吃饭。” 秘书连忙摆手,怎么能让市长请他吃饭呢? 看着拒绝他的秘书,陈毅假装不高兴:“你这是不给我面子。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今天中午我们出去吃,顺便看看近些日子上海的变化。” 两人走在街上,看着来往群众笑容满面的模样,很是高兴。百姓们过得开心,正是对他们治理的肯定啊。 就在这时,陈毅注意到一家面馆,里面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小王,我们去这家吃吧。”陈毅提议:“这家面馆顾客这么多,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两人一进到面馆里面,就受到了服务员的热烈欢迎:“客官里面请。请问两位要吃点什么?” 陈毅和秘书随着服务员来到了靠窗的位置坐下。 陈毅沉吟片刻,对服务员说:“来两碗你们的招牌面。” “好嘞。”服务员笑着打量了他们两人一眼,随后冲后厨吆喝:“一十,两碗阳春面。” “这是茶水。”服务员端给他们两人一人一碗茶水,笑着说:“麻烦两位稍等片刻,面马上就上来。” 陈毅端着茶杯,看着面馆内热闹的场景很是感慨。 突然,一个老人的出现引起了他的注意。 刚刚招呼他们的服务员来到老人的身边,看着老人身上还粘着泥土的模样皱了皱眉,语气也没有刚刚对待他们的热情:“你要吃什么?” 老人看了看墙上贴的菜单,手指颤颤地从口袋中拿出几张皱巴的钱,然后递给服务员:“一碗面。” 服务员查了下金额,朝后厨吆喝:“十一,一碗阳春面。” 服务员面对他们和老人时不同的态度让陈毅有点不太高兴,听到小二报菜前的“一十”“十一”数字的不同则让他充满了疑惑。 为什么数字不一样呢?是座位的不同导致的吗? 这家店门庭若市,老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刚好在陈毅的正对面坐着。 然而,等到他们和老人的阳春面都被服务员端上来后,陈毅勃然大怒。 他们的面,比起老人的面份量更大、配菜更丰盛,而老人碗里只是清汤寡水,让人看着就没有食欲。 “服务员,你刚刚念的‘一十’‘十一’有什么区别?”陈毅招招手,将服务员喊了过来询问。 面对陈毅的问题,服务员有些惊讶,但还是一五一十地回复了:“‘一十’代表的是城里人,‘十一’代表的乡下人”。 听到服务员的回答后,陈毅很是生气:“现在是新中国,我们不再用先前那种封建思想了。什么城里人乡下人,都是新中国的人民群众。” 但是服务员对他的生气根本不在乎。 直到秘书点明陈毅的身份后,他连忙将面馆老板喊了过来处理这件事。 面馆老板得知事情经过后连忙道歉,说要给老人再做一份阳春面。 “以后在上海,不论是在你们面馆,还是在别的店铺,都不许出现这种看客人身份对菜下碟的举动。”陈毅对着面馆老板和来看热闹的人群这么说。 语毕,得到了众人的喝彩。在场的群众都为上海有这样的市长而高兴。 老人也来到陈毅的面前,向他道谢:“感谢您替我发声啊,市长。” “这都是我们应该为你们做的。”陈毅摆摆手,笑着对老人说。
1949年,陈毅到上海一家面馆吃饭,正吃着,一老农走了进来点了一碗阳春面,陈毅见
濮铭爱历史
2024-06-18 20:17:15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