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你服不服?
卷完外人卷自己。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
某电池巨头896工作制。
虽然一个劲的辟谣,但是大家懂的都懂。
我想起了两句话。
一句是马老师说的,当时互联网也是卷得一塌糊涂,马老师轻描淡写地说:
996是福报。
那还是5年前,大家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让习惯众星捧月的马老师碰了一鼻子灰。
如今5年过去,互联网已是昨日黄花,没想到后来居上的新能源更狠,在996的基础上:
又加了一小时。
这让我又想起一句话: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辛苦,因为我们产业太低端,只要站上产业链顶端,我们也能像欧美人一样,一年可以休几十天,还能拿高工资高福利。
这个愿景逻辑上无懈可击,而且还有具体的参照物,这个信念一度是支撑我加班的动力:
为中国人过上轻松的生活而加班。
可现实打了我一巴掌。
中国新能源行业已经世界第一,这个号召896工作制的电池巨头,也早就是世界第一,为什么员工还要这么辛苦?
我实在想不通。
这个号召以奋斗者为名,那么奋斗来奋斗去的意义在哪呢?
反观整个新能源行业都是一个样:
卷完合资卷友商,卷王友商卷自己,继续卷下去没完没了。
之前合资车被国产汽车卷得纷纷降价,甚至裁员停产的时候看到很多人说:
合资车被打脸了,合资车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国产车牛逼!
我看到有人在评论区留言:
合资车对员工还是没得说。
我恍然大悟,这好像跟是不是世界第一没有关系。
靠卷价格战没有利润,怎么可能给员工高福利?
产业和商业终归要回归合理的利润和回报,不可能一直卷下去:
卷完成本卷供应链,卷完供应链就卷员工,最后为了低价很可能就像李书福说的,走向偷工减料,造假售假。
中国的汽车行业,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了:
用低端产业链的思维去卷高端产业链。
是不是真的合适。
一个打火机可以从2块钱做到2毛钱,是不是也一定要把一辆车从20万做到2万呢?这样做成世界第一又有什么意义?
再卷下去,不光外人害怕,自己人也受不了。
现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卷得足够强,不要再折腾自己人了,一起抱团出海吧。
就这样。
另外,今天是楼市的大日子,517新政满月加上5月楼市数据出炉。
楼市刺激效果短暂,昙花一现,预期并未扭转,二手房反而抓住机会降价抢跑。
为什么刺激不起来?什么条件下可以刺激起来?未来有可能起来吗?我们找到几个因素,可能在未来观察楼市的关键指标。
花风
努力工作,年底老板给你们换个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