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

痴珊看历史 2024-06-21 14:28:19

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将他葬在重庆。   那么,范绍增儿女为何会这般哄抢?而范绍增又为何会被葬在重庆呢?     范绍增出生在四川,可他自幼不喜读书的他,却对江湖豪侠的生活心向往之,终日游荡在外,后加入袍哥组织。他的这种不拘小节的性格,为他日后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敢于担当奠定了基础。   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不安,范绍增毅然投身军旅,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历经多次战乱,从一名基层军官逐渐升至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中,他更是以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军军长的身份,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为抗击日寇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他打下了一番事业,可真正让他扬名立万的,是淞沪会战,在那场军事力量悬殊的战争中,范绍增原本不在参战名单上,可他毅然决然的领着自己的部队参战。   在战场上他英勇作战,亲自指挥,哪怕是多次受伤,第二天也能在前线上看到他的身影。   一次,敌人包围了范绍增所带领的一支小部队,范绍增自己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打破了包围圈。而士兵们几乎没有损伤。   他的英勇奋战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可他却不愿意给范绍增太大的兵权,他被任命为国民党八十八军军长,可这支部队除了范绍增就没人了,武器装备更是少的可怜。   范绍增虽然感到生气,但这没有打击他要为国效力的决心,他回到了四川,挨家挨户的动员,向他们讲述这是保家卫国,最后竟然动员出来了几个团部。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军队的装备问题,他更是把自己以前积累下来的所有积蓄全部拿出来为军队购买装备。   范绍增的举动感动了许多四川当地的人民,他们积极参军,商人们也为他捐款捐物,很快,范绍增就重新回到了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国共争锋,范绍增看清了国民党的本质,立刻决定投诚,他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国民党,将自己的武器军队全部交给共产党,自己回到了家乡。   按理说,这般战功累累的范绍增又为何会在死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要说这范绍增也是个奇人,他和同为四川的杨森一样,也有好几房姨太太,可他跟杨森不一样。   杨森曾有两位姨太太出轨,可他却把他们残忍枪杀。用来警示自己剩下的姨太太。   而范绍增也碰到了姨太太出轨事件,可他的做法却截然不同,他虽然也极度愤怒,可他保持了冷静吗,最后选择了反手,不仅决定放她离开,更是将其收为干女儿,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从此以后,你我不以夫妻相称,你就当我的干女儿吧。”   当范绍增的话说出去后,原本害怕的浑身发抖的姨太太终于是放松了身心。在日后的岁月里,这位姨太太还会经常和范绍增进行走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范绍增的做法也和杨森行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范绍增为何有这么多的姨太太,一是当初的社会形式正处于过渡时期,基本手里有点能耐的,都会有好几房姨太太,而范绍增足足有七房,可他不像别人一样,把自己的姨太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反而是积极的带他们出席各种场合,让自己的太太去结交别人的太太,通过家眷来跟别人搭上关系,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太太外交。”   范绍增也因此跟许多人都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关系,“太太外交”为他积攒了不少人脉。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推行一夫一妻制度,范绍增主动接受改造,他把自己的大部分家产都当做遣散费分给了几位姨太太,让她们另寻一个好人家,身边只留自己的正房妻子陪着自己。   就这样悠悠过了几十年,范绍增的姨太太们在各地安了家,抚养着孩子,可她们都爱着范绍增,这也导致了1977年,范绍增在郑州安然离世,可谁曾想,这一个不小心,遗嘱没交代清楚,就出了问题。   范绍增死后,每一位子女都想遵循自己母亲的遗愿,希望让范绍增葬到他们的母亲旁边,死活不肯退让,一大家子人为了范绍增葬到哪里吵了几十年。   直到2021年,他的子女们才达成共识,决定将范绍增埋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四川重庆。   一代名将,终是入土为安。

0 阅读:89
痴珊看历史

痴珊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