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委会超范围索取中国车企及电池企业信息#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欧盟那个“动力电池护照”么[并不简单]这次商务部谴责的重点——欧盟在反补贴调查中过度索要国内制造商的电池成分及配方、电动汽车生产成本等信息,有相当部分都可以通过这个电池护照来进行;另外,有声音指出上汽这次被增收如此之高的关税,除了销量和国企身份之外,部分原因也在于不肯提供电池配方信息。
以我的理解,从“电池护照”原本的初衷来看,欧盟方面索取信息的合理范围,最多只能细化到不同成分的来源和潜在的排放/污染数值。实际上,在欧盟放出要展开反补贴调查的风声后不久,国内很快也开始了这方面关键原材料溯源数据库的标准化工作,一方面是方便国内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和国际标准接轨,避免互不承认数据真实性的尴尬情况长期持续——虽然反应慢了点(平心而论,这些本应在大规模出海之前做好的),但至少是亡羊补牢。
但是,如果非要细化到配方比例这些可能涉及商业机密的敏感问题,那就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有悖于公平竞争的原则。#新能源大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