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事件」质疑可以,学术讨论也可以。但造黄谣、把姜萍做成游戏的mod和表情包各种恶搞、线下打扰的,这些已超出了对姜萍同学成绩的质疑,是违法行为。
短短几天内,17岁江苏中专女生姜萍,经历了一场上天入地的极限过山车。从天才少女、励志叙事,到被质疑造假、团队营销……姜萍,被动从数学竞技赛,转移到了阶层、教育、性别,以及如今最受欢迎的资本与营销阴谋论。
这几天,不断有人质疑姜萍,除了方舟子持续打击之外,包括北京大学硕士赵斌(海亮中学数学竞赛教师)、世界记忆冠军大卫哥、清华大学数学竞赛教练飞哥都直言姜萍事件为假。
当然,质疑可以,学术讨论也可以。
就事论事,从专业角度或者自己的知识结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者看法,我支持。
但是,造黄谣、把姜萍做成游戏的mod和表情包的各种恶搞、甚至线下打扰她家的,这些已超出了对姜萍成绩的质疑。
这些通过虚构事实,捏造事实,散布谣言,通过贬损姜萍人格或名誉的侮辱性语言,对姜萍进行侮辱的行为。
以及通过行动、上门等方式,干扰姜萍或者姜萍家人的正常生活,扰乱他人生活秩序的行为。
这些诽谤、侮辱、骚扰等行为,已经是违法行为了。
#姜萍##姜萍遭质疑##姜萍决赛成绩8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