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言能食饱者,实乃妄言。白面馍馍,年能几见?食饱二字,犹如画饼充饥。此

特友谈文化 2024-06-26 14:20:37

六七十年代,言能食饱者,实乃妄言。白面馍馍,年能几见?食饱二字,犹如画饼充饥。此言究竟是对困境之美化,亦或无知之自欺? 说60-70年代,能吃饱饭的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亲历那段岁月,知道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白面馍馍在那时可是稀罕物,一年到头能吃上几次就算不错了。平时,我们多是吃杂粮饭,玉米面、红薯、山芋这些东西成了我们日常的主食。 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我和兄弟姐妹们都要早早起床,帮家里挑水、劈柴,然后才匆匆忙忙地吃上一碗稀饭就去上学。这碗稀饭,多是用糠和杂粮煮成,偶尔才能见到几粒大米。我们学校那时也没有什么营养午餐,每天中午只能从家里带些干粮。干粮是什么?无非是几个玉米饼子或者红薯干,有时连这些也不够,只能空着肚子忍到放学回家。 当时,吃饱饭几乎成了我们全家的头等大事。 记得有一次,家里买了一点白面,母亲珍而重之地存放起来,打算在过年时给我们蒸几个白面馍馍。可是,当时物资匮乏,能买到白面的机会实在太少,母亲咬牙买下的那点白面,在过年前的某个寒冷的冬夜,我们终于忍不住蒸了一些白面馍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蒸锅里冒出的白色蒸汽,满怀期待地等着馍馍出锅。那一刻,家里弥漫着久违的幸福感。可是,白面馍馍毕竟不能天天吃。平日里,我们一家人主要靠种地维生。春种秋收,一年四季的辛苦劳作却难以填饱肚子。每年秋收时,家里所有的粮食都要集中起来,先交公粮,然后才留一点自家吃。公粮交完,留给自家的粮食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些次等粮,甚至连糠都要掺进去。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偶尔能吃上一顿肉就成了最大的奢望。每逢春节或是重大节日,母亲才会去集市上买点猪肉,回来炖一锅汤。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围着母亲转,期待地看着那锅肉汤。母亲总是先把肉夹给我们几个孩子,自己和父亲则只喝点汤。那时的我们,能在碗里找到几块肥肉就已经很满足了。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是村里的大集。每到集市日,村里人都会去赶集,买些日常必需品。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带我去集市,给我买了一块红糖。那块红糖,我舍不得吃,揣在兜里,一直留到春节才拿出来泡水喝。那甜甜的味道,在我记忆中久久不能散去。 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真的很难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物资匮乏,市场上能买到的东西非常有限。我们的衣服,多是母亲用旧布料缝补而成,能有一件新衣服简直是奢望。鞋子也是自己做的,母亲用旧布条一层层粘贴,然后缝制成鞋底,再加上鞋帮。冬天,鞋子不保暖,脚常常被冻得通红。 当时的医疗条件也极其落后。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发烧,母亲急得团团转,但家里没有钱去看医生,只能用土办法退烧。母亲用冷水给我擦身子,还煮了姜汤给我喝。那一夜,我烧得昏昏沉沉,母亲整夜未眠,守在我身边。第二天,我的烧终于退了,但母亲却熬得疲惫不堪。 六七十年代,说吃饱饭实在是夸大其词。 那些年的生活,是靠艰辛的劳作和坚强的意志支撑下来的。我们那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艰苦,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当听到有人说那时吃饱饭,我总是感到愤愤不平,因为只有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理解五零后# #说说六十年代#

1 阅读:1809

评论列表

只买国货

只买国货

125
2024-06-26 15:32

感谢邓公,千古一人。

灞桥伤别

灞桥伤别

57
2024-06-27 07:23

不需要经过奋斗,有政策就能实现现代化的富裕生活?没有那一代人艰苦奋斗,就没有工业基础,没有搞制造业的条件。没电、没自来水、没交通,谁投资?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天天就是忘羡啊_

56
2024-06-26 21:34

那时吃顿白面馒头可高兴了

白水无痕 回复 顶峰一李白 08-20 15:28
你想什么呢?地瓜干能吃饱就知足了!吃上玉米面就烧高香了!还想吃白面?

顶峰一李白 回复 08-05 15:19
你们河北那是产小麦的地方吃个馒头有什么希奇的,只要加工技术好一点,几乎天天都可以吃白面馒头,又不是南方难得见到小麦和面粉。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56
2024-06-27 08:23

日子虽然苦,但饭是能吃饱的,而且也是逐年在改善,农村逐步的通了电,逐步的建立农村供销合作社,有了必需的商品,有了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等等。那时平整农田,兴修水利,是真正的艰苦奋斗,但也真正有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旱涝不担忧的日子,农民的生活还是逐渐向好,是有盼头的,这就是新中国新社会带给农村的变化

悠然南山 回复 08-24 11:55
五六十年代的人能吃饱的除了在这几个部门上班的,农民和绝大多数城镇居民能吃饱吗?好好解读历史!

用户20xxx41 回复 08-22 00:09
丢。。。我们村八几年才通电,而且电费相对当时的收入是比较贵的,于是。。。。。很多人会想着办法偷点电[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68ZQ15

68ZQ15

50
2024-06-28 00:35

咋没饿死你?我59年上小学,野菜当饭吃的事是有,但是很少,勤快一点的都不会饿肚子。

用户11xxx62 回复 08-21 09:00
居心叵测,你确定当年还可以离家出走?连出村都需要介绍信,死都得死在家里,来出去要饭的机会都没有。

飞面大神 回复 09-21 21:58
有野菜吃?你们那条件不错!我们这 人们都是吃榆树叶,就这还不一定能吃饱,也就将将饿不死……

一凡

一凡

44
2024-06-27 11:28

胡说八道

捕风者

捕风者

39
2024-06-27 12:02

我70后的,老家广西玉林,从小没挨过饿,白天喝粥,晚上吃饭。偶尔也吃木薯,蕃薯和芋头!

用户11xxx97 回复 09-18 00:43
这是事实,别一概而论

用户15xxx83 回复 用户11xxx97 09-18 13:28
什么事实?当时你还是小不点,懂什么?

左派

左派

36
2024-06-26 14:56

当时你们那边吃不饱饭不等于全国其他地方都吃不饱饭,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客观的讲当时农村是艰苦一些,但也不都是你说的那样,城市吃饱饭没问题,但吃的不是很好,农村向东北、河北、江浙等吃饱也没什么大问题。。。。

飞面大神 回复 09-21 22:00
我就河北的,60年人们都是吃树叶,就算是树叶也吃不饱,也就凑合着饿不死

逐风策云 回复 08-21 06:49
你简直胡说八道,我就是江苏苏北的,我们那里是最穷的县,1970年前经常发大水,后来水患治理好了,都是能吃饱饭的。

AZ

AZ

25
2024-07-01 16:46

你吃不饱不代表别人也吃不饱,不能一点代面来否定那个大干快上的年代

d氏啊 回复 08-20 15:30
你吃饱了不代表别人吃饱了,不然怎么会饿死那么多人

AZ 回复 d氏啊 08-21 13:55
你说的饿死人,我周围未见过。既然饿死这么多人,说明没饭吃,自己都没饭吃谁还敢生孩子?可事实是那个年代人口是一直增长的并且增长的很快,一家3456个孩子的家庭多的是。

阿黑哥

阿黑哥

21
2024-07-01 21:08

难怪经常说些不着调的话,原来小时候脑子烧坏了。算了,不驳你了!

漫看花落

漫看花落

18
2024-08-09 03:24

70后,坐标鄂东北,大别山余脉,典型丘陵,田地都不宽裕,但粮食刚刚够吃,没挨过饿。

虚谷之心 回复 08-20 21:37
这么多不识数的?不懂60-70年代是什么意思啊

漫看花落 回复 08-20 23:07
何为“识数”?何为“不识数”?客观陈述自己的经历,兴许有地域差异,只要不带偏见就行。

游历人间

游历人间

18
2024-08-20 12:37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会有切身体会;当今国人都应该感谢邓公。

长弓善射

长弓善射

17
2024-06-26 14:58

你家真的挺可怜,我们这虽然一样几乎吃不上白面馒头,但是窝头还是能吃上的,也不用吃糠熬的稀饭!

小不点儿

小不点儿

16
2024-06-28 12:28

吃不上饭的大多是好逸恶劳的,和当时环境有一点关系,但主要在于自身

思怡

思怡

15
2024-08-20 23:52

实事求是的文章[点赞]生活特差!!!(良心作者是经历过的人,说真话的人)

雁南飞 回复 08-21 04:26
他说的是分田到户之后,也就是1980年之后的事情吧。因为他说他家交公粮,那是分田到户的事情。分田到户之前,是生产队交公粮,个人家庭哪有交公粮的?

飞面大神 回复 09-21 22:09
他是亲身经历过,我是听父亲讲过那个年代的事,我父亲是亲历者!他当时因为学习好,上了个非常有名的学校,学校还有补助吃的东西,情况还相对好一点!

开天眼

开天眼

14
2024-07-02 08:52

五六十年代,亩产多少?种子不行,没有化肥,经过国家五六十年代大修水利,六七十年代大建化肥,加上杂交水稻成功,80年代解决粮食问题,前三十年的巨大建设巨大功劳岂能小视

雷雨

雷雨

14
2024-08-01 11:36

想要夸今天的幸福生活,也不要黑过去几十年,从四亿多发展到九亿多人口,要是天天吃不上饭那来的这么多人呢?那个时候以经非常伟大了,老一辈的革命家们的智慧比我们这些凡人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快乐人生

快乐人生

12
2024-08-10 12:42

看评论区都是当年的商品粮户口吧?到农村问问六十多岁的老人,看看农村当年是什么情况?推荐你们看看生死罗布泊,看看当年的科学家为了老百姓能不再饿肚子是怎么做的?你们一句能吃饱否定了当年科学家的多少努力?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你否定了就代表没发生过。

K.wx.z.

K.wx.z.

12
2024-09-05 18:22

我70后,我妈一人挣工份,我4兄妹!基本上吃不饱,我们山多田少!后分田到户也只每人3分田左右。一家才不到2亩地!

逆臦

逆臦

12
2024-06-27 09:02

人生就像一出戏,静心养性莫生气[裂开][裂开][裂开]

竹林听鸟声

竹林听鸟声

11
2024-06-30 11:14

那个时候长大的青年人只有一米五

又一天

又一天

10
2024-07-01 14:25

71年的,父母双职工,从记事起没饿过肚子,就是每月有一半是包谷面之类杂粮,吃多了解大手困难。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白面越来越多,副食品种也开始渐渐多了

芬闹嘟 回复 08-20 10:57
双职工[作揖]

老韓

老韓

9
2024-07-16 19:19

我是六零后,从记事起,虽说吃的是玉米、高粱、瓜干……但能吃饱,没挨饿,

用户10xxx98 回复 08-23 10:06
开句玩笑,现在猪饲料里主要是玉米,豆粕,鱼粉。想想你那时吃的有现饲料有营养吗?

用户10xxx26 回复 用户10xxx98 09-19 14:49
彼时王米与此时云米哪个时精卤

用户70xxx01

用户70xxx01

9
2024-08-23 07:52

我77年的,南阳平原地区,没丘陵没山,全是地。有记忆的大概学前班前后83年左右,经常吃的是加了红薯面或者玉米面的馒头,过年吃全白面,有同学家平时不吃馒头,粮食接不上。我们队一人分3.2亩地,主要种小麦,因为化肥刚推广,当时几年气候也好,产量还可以,暑假晒麦是一大任务。麦子是不少,但交了公粮也就凑合够吃。当时交小麦,棉花任务量,交不够罚款,交够没钱给,是抵提留款的。小麦棉花要求很干燥,很干净,经常有人不达标在粮所棉花厂重晒重捡杂质。现在看看有造原子弹的标准

依然如故。。

依然如故。。

9
2024-08-30 02:48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土地条件算不错了!即使出河工开河道之前也算不错了!就这样的地方饿死很多人!我爷爷就是饿死的!到九零年能吃玉米和地瓜吃饱,白面过年才有,要去供销社买的!

西门无敌

西门无敌

8
2024-07-02 15:55

建国初不到4亿人,70年代8亿人,75年近10亿人口

雁南飞 回复 08-21 04:20
英美人口下降了吗?

西门无敌 回复 08-21 06:11
怎么没把你饿死?

神采飞扬万户侯

神采飞扬万户侯

8
2024-08-21 00:13

这个咋不说说三十年代是啥情况,人不能忘本

用户87xxx86

用户87xxx86

7
2024-08-10 18:59

主席打下了基础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7
2024-08-13 18:02

我是黑龙江的,60年生,七八岁时秋天要吃半个月窝瓜,士豆,苞米面糊,粮食不够吃。

學會ぃ死鈊

學會ぃ死鈊

7
2024-08-19 11:58

我七五年兔,在我那个年代根本吃不饱饭。每半年才有肉吃[哭笑不得]还只能是肥肉。(注:我家父母都是工人)年年靠农村外婆家救济。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7
2024-08-20 18:01

屁文一篇

欢乐谷

欢乐谷

6
2024-09-24 16:16

只能说明你家的大人,就是宋丹丹小品懒汉相亲里的懒汉。我68年下乡,71年抽调回城。每个成年人干活挣工分,出勤率高的,干得好的挣的就多,反过来有一些懒汉,出勤率低,不好好干,挣的就少。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5
2024-07-30 18:07

本来国家处于战备状态,有些地区又大灾,粮食大大减产,确实挨饿。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用户10xxx98 回复 08-23 10:10
多读点书对你没坏处!

欢乐马

欢乐马

5
2024-08-03 09:08

那时候吃的东西放心!现在吃的东西怎么样?不用说都懂

用户10xxx70 回复 08-19 12:53
用的都剧毒农药,放心?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5
2024-08-21 13:16

我儿时(五岁左右),父亲探家,父亲十几岁离家,参加八路,打日寇打蒋匪抗美援朝地方扫匪,他要回家看父母,且带着我妈和我。父亲家——山东蒙阴戴家庄。蒙阴之后,我们便步行,要翻山。夜晚,在农家草堆里过了一夜,又翻山。到家。父亲的父亲——我老爷(当地叫法),即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吃到了美食——煎饼卷大葱、小米粥、饺子。老家,有一颗古树,中间有打空洞,小孩可穿来穿去。还有一个大石磨,山脚有一个水潭。

用户10xxx91

用户10xxx91

5
2024-09-24 18:26

关键是为了不再受列强欺辱,在西方国家封锁下,国力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农村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产值建立发展了大工业和军工以及基础水利建设,到伟人离世,留下了大量的国有和集体资产,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普及教育医疗,留下了大量有基础文化的人口红利,进了联合国成为五常,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割裂建国前、建国初三十年、后四十年,不讲前因后果,抹黑艰苦奋斗三十年的人,不是歪就是坏。

库洛

库洛

4
2024-08-10 11:16

城里人有粮票,除了那3年,没听父母说过会挨饿。

星辰

星辰

4
2024-09-14 20:46

杂粮饭,玉米面、红薯、山芋这些做好了是饭不?是饭的话吃饱了,能养活你不?如果不能养活你,你又是怎么来的?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话就不要说了好不?你这智商还想骗人,我想不容易啊!我是从六十年代过来的,虽然那时细粮少,肉更少,但是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人们吃饱了是没问题的,除非遇到了灾年,除非土地太少。除非人太懒不好好种地,否则是不会挨饿的!

小星星 回复 09-17 17:04
真正,从哪个年代过来的老农民,他是不会上网打字,不会发表哪个年代的事,能上网会打字基本是家里条件好的,不会是农民。

一中老邵

一中老邵

4
2024-09-19 20:27

我是60后,的家乡黑龙江,小时候没听说有吃不饱的。过年时,不杀猪的人家很少。70年之后,有了拖拉机等农业机械,75年左右又有了化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80年后已经有富余劳动力开始搞副业。90,00后,乡镇企业出现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在种地用不了几个人了,乡镇企业都破产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黑龙江这从来没听说吃不饱饭的情况。70年以前,农民都种地,有了拖拉机,关键是国家的化肥产量提高之后,农民越来越富裕。只是现在粮价太低了,农民相对贫困了。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3
2024-06-29 05:48

那时不交公粮老百姓过的是很舒服的。

woqin

woqin

3
2024-07-01 11:14

你是生下来就二十了??

不省心的大爷

不省心的大爷

3
2024-08-08 06:24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桐柏党振甫

桐柏党振甫

3
2024-09-03 21:03

各地有差异,能吃饱的是少数,绝大部分人处于半饥饿状态…

用户34xxx31

用户34xxx31

3
2024-09-12 06:54

总是回忆阴暗面不会是乐观向上,这类人当了官或者成为资本家几乎是人民的敌人。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3
2024-09-16 22:29

旧布料又是那来的

用户11xxx97

用户11xxx97

3
2024-09-18 00:41

小便居心不良该杀!

一中老邵

一中老邵

3
2024-09-19 20:05

东北这旮瘩吃饱饭没问题

老爷子

老爷子

2
2024-07-01 10:41

饭是能吃饱的,只是细粮指白面很少,

老爷子

老爷子

2
2024-07-01 10:44

那个年代的青年身高大都在一米六几到一米七以上,

用户11xxx03

用户11xxx03

2
2024-07-04 01:51

阿弥陀佛,那时没有糖尿病,等

还有啥能用

还有啥能用

2
2024-08-02 16:56

吃饱和吃白面馍饱能样吗?!

催眠

催眠

2
2024-08-20 18:04

👍

专业灭虫三十年

专业灭虫三十年

2
2024-08-31 08:10

自媒体上一切发布把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阶段割裂、对立的言论的人,都是敌对势力的代表。

冬之焱

冬之焱

2
2024-09-17 23:00

红糖长时间揣在兜里不会溶化吗?还能让你揣到春节才泡水喝!简直是扯淡。

还有啥能用

还有啥能用

2
2024-09-19 06:09

白面馍那时候当然没有能天天吃,一年也就春节时可以吃几天,但饿肚子吃不饱是不在的!

用户70xxx39

用户70xxx39

1
2024-08-31 16:15

现在山区里还有吃不饱饭的,那按当时的说什么。只能说你们这个村无能,一个点扩大到全国够无耻的。

用户10xxx66

用户10xxx66

1
2024-09-16 19:44

短时间吃不饱是可能的,长期吃不饱应该饿死了,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本人

本人

2024-08-21 07:22

照片不会骗人,小编发几张清末的,几张民国的,几张六七年代的,当然,只发农村的。饿与穷还是有匹别的

特友谈文化

特友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