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飞行员王宝玉,驾驶飞机叛逃,到了苏联后,他以为好日子来了。谁知3天后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28 14:12:54

1990年,飞行员王宝玉,驾驶飞机叛逃,到了苏联后,他以为好日子来了。谁知3天后,他就后悔了,因为苏联直接把他送回中国!

王宝玉是一个天才飞行员。

他悟性好,记性强。

没有人会认为,这样一个天才会驾机叛逃。

而这一切,或许与王宝玉的性格有关。

十八岁那年,王宝玉刚从航校毕业,就因为精湛的飞行技术,被特招入伍,直接成了一名飞行员,而与王宝玉一起毕业的同学,大部分还是地勤人员。

这时候的王宝玉,可谓是志得意满,他对自己的才华与飞行技术,都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部队中,比他优秀的人才应该是屈指可数。可入伍后,王宝玉发现自己错了,在部队中,他的飞行技术,确实不错,可以排在中上游的位置,但比他优秀者大有所在。

王宝玉往日积累的优越感,就在这一刻荡然无存,这让他心里十分不舒服,本就不爱说话的王宝玉,在这之后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有时候,战友们与他开玩笑,王宝玉却当面说对方没有头脑,无知肤浅。战友们之间的打趣笑话,被王宝玉视为庸俗,他多次把原本很好的气氛,闹得十分尴尬,渐渐地,王宝玉就变得难以合群。

战友们认为,王宝玉只是性格腼腆,读书读多了,书生气比较重,这才会这样子,便积极帮助他,想带着王宝玉融入他们这个团队,真正成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毕竟,他们是战友,而不是敌人,没有必要把关系闹得这么僵,不然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战友们的鼓励下,王宝玉逐渐走出自己的世界,开始尝试着融入团队,因为与之前相比有所进步,王宝玉还得到了战友与上级的嘉奖,这让王宝玉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没多久,王宝玉脆弱的自尊心就遭到了打击,他继续选择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原来,与王宝玉同一时期入伍的飞行员,因为表现比较好,都升了职,唯有他还在原地踏步。

王宝玉的自尊心很脆弱,疑心也很重。

见他人都晋升,唯有他没有,王宝玉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认为别人都在针对他,为此,王宝玉就开始发牢骚,讲怪话,常常在背后阴阳怪气地骂人。

这就导致,他与战友和上级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部队领导看他这样子,不放心,还专门派人做了王宝玉的思想工作,只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部队中,王宝玉与战友、与上级关系紧张,回到家里,他与妻子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和王宝玉不同,他的妻子性格外向,擅长与他人打交道,因为工作原因,王宝玉与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偏偏王宝玉疑心很重,他总担心妻子出轨,有外遇,常常为了莫须有的事情,与妻子大吵大闹。

总之,王宝玉的人际关系,弄得十分紧张,几乎遇到的所有人,他都看不惯,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

而王宝玉排解郁闷的方式,就是看书。

有一段时间,王宝玉看了许多关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书籍,这让他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向往。他的心中,也逐渐萌生了驾机叛逃的念头,他想去西方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王宝玉决定付诸实践。为此,王宝玉不再发牢骚,而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积极与战友、与上级、与妻子处理关系。

在王宝玉的努力下,他的人际关系就没有那么紧张。

不过这一切都是表面,王宝玉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对他放松警惕,唯有如此,他才有叛逃的机会。在背地里,王宝玉悄悄研究了叛逃的路线,还有周边国家的机场、航线、气象条件以及政治政策等等。

1990年8月25日,上级让王宝玉驾机执行飞行任务。

王宝玉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

驾机升空后,王宝玉原计划飞往台湾,再经台湾前往美国,这是他最向往的国家。

但王宝玉所在的部队驻扎于黑龙江,从黑龙江飞往台湾,距离太远,油量不够,可行性不高。

所以王宝玉便决定叛逃至苏联。

因为王宝玉叛逃时,比较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加之黑龙江距离苏联很近,所以等我军反应过来时,王宝玉已经驾驶飞机进入苏联境内,成功叛逃了。

叛逃至苏联后,王宝玉很高兴,觉得他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可他不知道,这时候的苏联,正打算与中国缓和关系,自然不可能接收他这个叛徒。

为此,苏联方面,一边安抚王宝玉,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一边又暗中与中国联系,表示愿意把王宝玉送回中国,把他交给中国人处理。

王宝玉叛逃3天后,苏联就把他移交给了中国。

回国后,王宝玉心情复杂,十分害怕,但此时后悔已经无用,不久,王宝玉就被送上军事法庭,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判处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点,在王宝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天才,却因为性格缺陷,最后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迎来了这样的命运,实在令人唏嘘。

0 阅读:359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