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人正在举办葬礼之时,管家急匆匆地来报,说是左宗棠送来了万联,一时间曾家上下惊恐万分:这两人掐了几十年,左宗棠不会是来落井下石的吧? 然而,当曾家人看到挽联内容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讲起曾国藩与左宗棠这两位湖南籍的大佬,他们的故事能说的东西多了去了。
1852年,太平军攻进长沙时,左宗棠是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的。
当时,湖南的局势可说是岌岌可危,但左宗棠不但筹集了军饷,还对军内进行了政治改革,使得原本危如累卵的情况得到了逆转,湖南连战连胜。
时人都说,湖南不能没有左宗棠一天,可见他的贡献。
当然,这也让一些心怀鬼胎的家伙开始嫉妒,幸好有人出手相助,左宗棠才避过了一场灾难。
1860年,左宗棠跟着曾国藩打下了三场大胜。
曾国藩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他看得出左宗棠是个大才。
所以,他在慈禧面前为左宗棠说好话,推荐他去管理浙江。
不出所料,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
你说,这中间的情谊,不是盖的。
左宗棠心里也明白,对曾国藩颇感钦佩与敬意。
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英才,本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但好景不长,到了1862年,事情有了转变。
慈禧出于自己的考量,将左宗棠晋升为闽浙总督,跟曾国藩平起平坐。
表面上看,这是提拔,实则是想让二人之间产生隔阂,以此来达到慈禧心中的制衡。
曾国藩与左宗棠,原本是背靠背并肩战斗的战友,如今却因为这样的安排,慢慢生出了隔阂。 日后,因为洪秀全之子的事件,两人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1864年,曾国藩和曾国荃攻破天京后,曾国荃上报说“伪幼主洪天贵福积薪自焚而死”。
事实上,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早已逃跑,被左宗棠给抓了。
于是,左宗棠直接向慈禧参了曾国藩二人,曾国藩也反过来,状告左宗棠攻破杭州时虚报了逃亡人数。
一来一往间,两人关系迅速恶化。
原本应该共同面对外敌、携手同行的好伙伴,却因为一系列的误解和外界的挑拨,走向了对立的一面。
当1872年的秋风渐渐带走了夏日的残暑时,一个深深影响了清朝晚期历史进程的巨人——曾国藩,结束了他传奇一生的最后一幕,病逝在了他的家乡。
不仅是朝中,就连民间都因为这位湘军领袖的去世而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
曾国藩的家族也是悲痛欲绝,整个家庭仿佛被浓重的哀伤所覆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和悲愁的氛围。
就在曾家人沉浸在无尽悲伤之中的时候,家里的管家急匆匆地来报,说是有位大人物送来了挽联。
当得知送挽联的人是左宗棠时,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让曾家上下惊恐万分。
大家的心里顿时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两人掐了几十年,不会是左宗棠连曾国藩去世了,还要来落井下石、大闹一场吧?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曾家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挽联。
然而,当那挽联的内容呈现在众人眼前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挽联上写道:“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岩石,相欺无负平生。”
这句挽联不仅承认了曾国藩的非凡贡献,还反映了左宗棠对两人关系的深刻反省,以及对曾国藩人格魅力的深深钦佩。
这个挽联,可以说是解开了多年来两人关系冰冻的一把钥匙。
左宗棠在朝野中一向以铁骨铮铮和刚直不阿著称,从未向任何人低头。
然而今日,他通过这挽联公开表示对曾国藩的尊敬和认可,仿佛是在告诉世人,尽管两人之间有过许多的不愉快,但他对曾国藩始终保有一份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挽联,左宗棠似乎是在向天下宣告,无论曾国藩和自己的过往如何,曾国藩的贡献和品格是值得他深深钦佩的。
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并未因往昔恩怨而背离旧情,反而继续照顾起曾国藩的家族。
这种行为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恩怨,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