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榨油还能吃吗?有专家建议,尽快封禁农村小油坊,理由是里面榨出来的油容易变质

南坡青丝蛊 2024-06-28 17:47:59

农村自榨油还能吃吗?有专家建议,尽快封禁农村小油坊,理由是里面榨出来的油容易变质致癌!吃了几千年都没事,为何如今就不能吃了?   你还记得儿时那股浓郁的油香吗?那是从村口老油坊飘来的,预示着又一批新鲜的自榨油即将诞生。 然而这份承载着乡愁的美味,如今却陷入了安全与传统的两难境地。 2018年,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某个小县城,一对夫妻因为售卖自家榨的油,竟然被判刑并处以罚款!原因是他们的油品中黄曲霉素含量超标。 这个案例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人们对自榨油安全性的担忧。 黄曲霉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我们平时吃的花生、玉米,甚至是大米,如果储存不当发霉了,就可能产生这种毒素。而自榨油,因为原料筛选不严格,加工过程不规范,就很容易成为黄曲霉素的藏身之所。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开始担心了,很多专家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指出,自榨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说,小油坊的卫生条件往往不尽如人意,设备可能老旧,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加工工艺也比较落后。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确实让人不得不对自榨油的安全性打个问号。 但自榨油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让我们来看看自榨油的制作过程,你就会发现,传统工艺其实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好的榨油师傅会精心挑选新鲜、饱满的籽实,剔除那些发霉、破损的。 接下来是炒制,这一步要掌握好火候,温度太高会破坏营养,太低又榨不出油来。然后是压榨,有的地方还会加入食用盐,据说这样可以提高出油率,还能让油更清亮。 最后是过滤和沉淀,确保油品清澈无杂质。 这每一步都需要经验和技巧,难怪老一辈人总说,自榨的油就是香! 不过再好的手艺也抵不过食品安全的高压线。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一个新规定,专门针对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经营。 这个规定对小作坊榨油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原料控制、加工工艺和产品检测等方面。说白了,就是要让自榨油也能像超市里卖的油一样有保障。 那我们农村人自己榨的油岂不是不能吃了? 在很多农村人眼中,自榨油就是最安全、最放心的。他们觉得,自己种的东西,自己榨的油,怎么可能不安全呢? 这种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自榨油确实保留了更多的天然风味和营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还发现,适量食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自榨油可能有益健康,因为它保留了更多的天然营养成分。 不过我们还得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自榨油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农村人的记忆和情感,是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年丰收季节,村民们带着自家的菜籽或花生来到油坊,等待着金黄的油液缓缓流出,那场景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 也不能因为情怀就忽视了安全问题。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但同时也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小油坊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科研机构要加大对自榨油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找到既能保留传统风味,又能确保安全的方法。 生产企业要严格自律,提高生产标准。比如说,可以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原料和成品进行严格把关。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可以选择有资质的小作坊购买自榨油,或者自己榨油时也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提高自榨油的生产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精华的同时,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 比如说,可以建立原料溯源系统,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改进加工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等等。 自榨油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它既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品尝到既安全又美味的自榨油,让这份乡愁继续在我们的餐桌上传承下去。 你觉得呢?下次回老家,你还会像从前一样,带着一桶香喷喷的自榨油回来吗? 信息来源: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榨油到底靠不靠谱?》 南方日报《非法销售土榨花生油,顺德一夫妇被判刑!这种油含致癌物质,千万别再买…》

0 阅读:12
南坡青丝蛊

南坡青丝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