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医生给孤儿院义诊竟发现近8成弃婴的肚皮薄如白纸,竟有很多脑瘫儿,于是他变卖家产还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正是这一举动,挽救了7300多条人命!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不仅传承了祖辈的医术,更将大爱融入行医之中,用一根银针和一双妙手,为无数脑瘫儿童点亮了希望之光。 他就是被誉为“孤儿院里的天使医生”的宋兆普。宋兆普的中医之路始于家学渊源。 1964,他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从15岁开始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药理知识,就是这个原因,这为他以后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0多年来宋兆普始终坚持不收挂号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悬壶济世”的古训。作为中医药世家第六代“宋氏中医外科”的传承人,宋兆普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要传承最好的方法就是普惠大众,所以他把自己收藏的古医术和整理的中医秘方都公开发行,让所有想了解中医的人都可以学习,这种无私的精神,正是中医药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 不仅如此,他还会进行义诊,2009年的一次义诊让宋兆普的人生彻底改变了方向,在当地一家孤儿院,他用一根银针和精湛的把脉技巧,挽救了许多孩子的生命。 眼前的景象却让这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震惊不已,大部分孩子都患有脑瘫,他们的身体状况令人心痛。 看着这些孱弱的生命,宋兆普内心天人交战。 他深知脑瘫儿童的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作为一名医者,他无法对这些孩子的苦难视而不见。经过深思熟虑,宋兆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免费治疗这些脑瘫儿童。 为了更好地救助这些特殊儿童,宋兆普创立了“金庚康复疗法”。这种疗法结合了中西医理论,在脑瘫儿童康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疗法不断完善,并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为更多脑瘫儿童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照料这些特殊儿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孩子失去了自主吞咽的能力,医护人员需要将食物捣碎,一点一点喂进他们的嘴里。 更让人心酸的是这些孩子大多大小便失禁,需要反复清理。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宋兆普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 救助脑瘫儿童需要大量资金,这成为摆在宋兆普面前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筹集资金,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决定卖房子。 与此同时他还向医院员工发起慈善捐助活动,向学校寻求帮助,希望得到学生们的旧衣图书捐助。最终在各方努力下,筹集到了将近一亿元的资金,为脑瘫儿童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宋兆普的爱心不仅局限于本地,还延伸到了遥远的新疆。从2015年开始,22次赴新疆的巡诊得到了回报,他接收了66名新疆脑瘫患儿进行治疗。 为了让这些维吾尔族孩子安心治疗,宋兆普特意设置了适合他们生活习俗的病区和厨房。此外,他还在新疆组建了4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帮助7300余名维吾尔族脑瘫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这种跨越千里的大爱,展现了宋兆普医者仁心的崇高品格。2021年,宋兆普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为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回应。这不仅是对宋兆普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契机。 回首12年的救助历程,宋兆普和他的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820名脑瘫儿被善良的家庭领养,1500多个孩子的身体机能得以完全康复。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是无数次的艰难与挑战,更是无数个重获新生的笑脸。 宋兆普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医者的传奇,更是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父母心”的真谛,用坚持诠释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助脑瘫儿童的队伍中来,这支爱心接力赛仍在继续,宋氏仁爱的火炬必将代代相传。 也许我们不能像宋兆普那样改变千百个生命,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与希望。 因为正如宋兆普所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也遭遇不幸,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善待他。”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温暖、更有爱的世界。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风采《宋兆普:大医精诚》
2009年,河南医生给孤儿院义诊竟发现近8成弃婴的肚皮薄如白纸,竟有很多脑瘫儿,
南坡青丝蛊
2024-07-02 10:59:09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