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周总理访朝时送给他们一斤沙窝萝卜,周总理逝世后,金日成眼睛哭得通红,推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7-02 15:40:13

1970年周总理访朝时送给他们一斤沙窝萝卜,周总理逝世后,金日成眼睛哭得通红,推迟手术,在朝鲜建立一座周总理的铜像

金日成在解放战争期间,向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努力提供了显著支持,大量物资从朝鲜运往中国东北,极大地助力了人民解放军的活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日成与周恩来的交往更加频繁。朝鲜战争爆发时,金日成经常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主席进行深入会晤,共同商讨战争及半岛未来的走向。在这些会晤中,周恩来出席并积极参与讨论。 1958年,周恩来首次正式访问平壤,这次访问主要目的是商议中国志愿军的撤军事宜。周总理的到来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从机场到市中心,孩童以及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在道路两旁热情挥手。 在平壤,周恩来的行程安排紧凑。他参观了咸兴市和当地的兴南化肥厂,深入了解朝鲜的工业发展。当地居民特别在国立艺术剧场举办了盛大的集会和歌舞晚会,以庆祝中朝友谊。当时虽然正值寒冷的春节期间,但周恩来和金日成依旧共饮茅台酒,共度佳节,彼此的交流和谐而充满温情。 访问的圆满结束在车站广场上得到了体现,民众再次聚集,用热烈的掌声和花束送别周恩来总理,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车站月台上。 1970年4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带去了特别的国礼——一斤沙窝萝卜。这一礼物虽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重的历史意义和情感价值。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两军并肩作战,面对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简单的白萝卜曾是前线士兵们的重要食物来源。它解渴的同时还缓解了战士们的饥饿,成为了战时的一种特殊补给。 周总理此次访问并非孤立事件。1967年,金日成曾访问中国,与周总理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69年,金日成再访中国东北,学习和观察中国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在当时已取得了显著的工业进展。在中国国庆20周年时,朝鲜也派出高级代表崔庸健委员长前往北京祝贺。 1971年,周恩来在中美关系即将发生重大突破之际,选择前往朝鲜进行秘密访问,目的是向金日成通报即将发生的变化,并寻求其理解和支持。 在周恩来的多次访问中,中朝双方在朝鲜战争及其后果上有深入的交流,还就国际关系的大趋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帮助两国领导人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加强了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 周恩来对金日成的最后一次重要访问发生在1974年,当时周恩来的健康已大不如前。金日成对周恩来的健康状况表示了深切的关心。 1976年,当周总理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时,金日成亲自访问北京,还特地前往医院探望他。那时,周总理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但这并未阻止两位老友的深情交流。周总理对金日成表示,以后有事可以找邓小平,这句话是一种信任的传递。 在得知周总理病情进一步恶化时,金日成在第二年再次派出特使希望探望周总理,虽然因周总理病情严重而未能见面。当1977年初周总理逝世消息传来时,金日成深感悲痛,甚至因哭泣过度而不得不推迟了自己的眼部手术。 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金日成制作了特大的花圈送往周总理灵堂,更在1979年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定——在朝鲜建立周总理的铜像,位置选择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兴南化肥厂广场。这一地点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1958年周总理曾在恶劣天气中访问此地,与金日成共同庆祝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春节。 1979年5月29日,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应邀参加了铜像与纪念碑的落成仪式。在周总理访朝30周年之际,兴南化肥厂的职工们还举办了纪念活动。

0 阅读:58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