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和驾崩时北宋疆域对比图

国史加通鉴 2024-07-05 23:51:49
秦皇与汉武并列,唐宗与宋祖齐名,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文治的盛世,他起于陈桥兵变,死于斧声烛影,他的一生注定充满了传奇色彩。 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乱世的洛阳夹马营,幼小宿爱舞枪弄棒,他的父亲是一名低级军官,年轻时的赵匡胤四处游历寻找机会,他命运的转折点在于被后周世宗柴荣赏识招入麾下,从此崭露头角。 他的军事才华在后周与北汉、南唐的作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也因此平步青云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在北伐契丹的过程中突然病重驾崩,赵匡胤在幕僚的策应筹划下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北宋开国皇帝,是为宋太祖。 即位后的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削平了割据南方的大部分势力,他也一直在筹划从契丹手中收复燕云十六州,并试图将都城从开封迁至地势更加险要的洛阳,但在其弟赵光义的阻止下未能成功。 在治国上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逐步从地方节度使手中收回权力,大力推崇文治,一举改变了自唐末五代以来武人割据乱政的现象,宋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最受尊重的时代。 开宝九年(976年)的一个雪夜,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暴毙于开封大内皇宫,死后他两个成年儿子26岁的赵德昭和18岁的赵德芳均未能继承皇位,夺得大位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北宋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0 阅读:4732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94

用户12xxx94

33
2024-07-18 19:38

刘裕的战略是先北伐夺取燕云十六州,然后再南下!而赵因为夺位不正,急于树立威望所以南下

A@毛桑 回复 07-22 18:25
柴荣:我谢谢你啊

A@毛桑 回复 07-22 18:31
一将无用累死三军,辽国当时主政的是第一昏君睡王内政混乱是最虚弱的时期北伐成功率最高,等车神北伐时当政的小燕燕是辽国最强盛的时期,惨败是可以预见的

雨天

雨天

13
2024-07-12 20:05

这些地方在郭手上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都要去摁着辽锤 先解决北方再来收拾他们 没成想病死路上 孤儿寡母还被赵欺负 不过后来送也没啥好下场 报应不爽

天天 回复 07-17 10:34
唉,郭荣确实有远见,先打北方放着南方那些战五渣内斗更好。因为地面大了就不思进取了。或者是不好管理了[开怀大笑]

乐匆匆 回复 天天 07-22 15:12
最强的中原禁军百战精锐就那些,打没了就没了,用来打南唐西蜀这些弟中弟浪费。所以先难后易

空城迷恋

空城迷恋

5
2024-07-19 02:40

先北后南是因为南方诸国不成威胁,只要中央不乱,收拾南方只是时间问题,辽国正值睡王时期,只要努点力十六州问题不大,结果赵先南后北放任辽国内部再次一统 统一后经过景宗萧太后圣宗辽国都巅峰时期,赵二两次北伐急于求成失败而归,转攻为首 再加上赵大灭蜀纵容大军劫掠川蜀 意思很明显只要土地 财产归将领军士结果蜀地年年叛乱!遥想李世民出潼关先打最猛的王士充 南方就只派了李孝恭李靜

人文热点

人文热点

3
2024-07-09 13:17

垃圾中的垃圾

人文热点 回复 07-21 22:48
何来大统一??

山本特战队山本一木 回复 人文热点 07-21 23:46
终结五代十国不算统一吗?唐末有多黑暗可以去看看史书

KG

KG

2
2024-07-22 11:07

汉武勉强跟秦皇并列,但是宋祖又是什么东西

Daniel

Daniel

2
2024-07-19 16:01

老赵为人可以😌弟弟赵光义就,z

用户10xxx57

用户10xxx57

1
2024-07-23 10:58

你觉得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写进词里面是褒奖他们吗?不是说他们略输文采和稍逊风骚吗?真正厉害的是不会写进词里面的!

道可道言道必错

道可道言道必错

1
2024-07-20 11:54

说老赵得位不正的那些瞎子,看看历史上开国皇帝谁得位正啦?汉朝身为秦朝吏员的刘邦正吗?唐代李家正吗?身为藩王的朱元璋眼睁睁看着小皇帝活活淹死,再夺位,他得位正吗?好赖人叫老赵没把孤儿寡母弄死,到你们嘴里变成了得位不正!真特么瞎!满清得位正!元朝得位正,咋不见你们吹捧呢?

道可道言道必错 回复 07-21 19:17
朱元璋当皇帝之前,元朝崩溃的统治已经被各路义军摧毁!老朱投效小明王之前,被王宝宝领着临时组织的乡勇撵的四处乱窜,不得以向王宝宝他爹,一个蒙古王爷投降!结果没跑到地儿,老王爷被陈友谅的人刺杀了,这才保下名声,没有落下个二臣之名!知道王宝宝是谁吗?小说里敏敏特尔穆她哥!

道可道言道必错 回复 07-21 19:03
开国皇帝没有什么得位正不正一说,华夏文明讲究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既然坐上了那个位置,就说明你得到了众人认同!什么得位正不正,难道非得找炎黄二帝直系血亲?

国史加通鉴

国史加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