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运输乱象曝光:食品安全隐患引关注
近日,媒体报道揭露了罐车运输行业的一个严重问题:食品类液体与化工类液体运输混用,且罐体清洗工作被忽视。据新京报等媒体深入调查,5月24日,一辆车牌号为冀E**76W的罐车,在连续运输过程中未对罐体进行清洗,便直接从宁夏的煤制油运输切换到天津中储粮油脂公司的大豆油装载。这一过程中,不仅未遇到任何阻碍,也无人对罐体清洁度进行检查。
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虽然原则上食用油运输应使用专用罐车,但实际操作中只要罐体上有“食用油专用”标识即可。他坦言,公司并不对罐体进行严格检查,因为罐车由买家自行雇佣,食用油品质问题不在公司责任范围内。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担忧。据业内专家介绍,如果罐车运输完煤制油后不进行彻底清洗,罐内很可能残留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运输食用油时可能混入,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除了煤制油,其他如工业废水、塑化剂等非危化品液体也可能通过类似方式污染食品。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迅速采取行动。7月6日,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对罐车运输油罐混用问题高度重视,并已在全系统开展专项大排查。此次排查将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相关法规进行,确保运输工具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运输过程操作规范。
中储粮集团强调,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将立即终止合作,并将其列入服务采购“黑名单”。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将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对于违反操作规程和工作纪律的直属企业及员工,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中储粮集团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督,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储备粮油食品安全。
这一事件的曝光和中储粮集团的积极应对,无疑为食品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措施出台,确保食品从生产到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严格监管,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吃得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