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本“笔笔不空”(脂批),似乎通部书没有不重要之处,但文本浩繁如海,在多如牛毛的重要之处中,是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之处?
作者自云,文本意在“使闺阁昭传”,而十二钗无疑是文本中闺阁的代表,因此,正确理解金陵十二钗册页是正确理解作者“其中味”的先决条件,金陵十二钗册页因而就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性质!
1、十二钗册页到底有几册?
十二钗册页到底有几册,这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历来争议颇多。
或许是受到庚辰本第十八回脂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的影响,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十二钗册页除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之外,还有其他“三副”和“四副”,即所谓的“五等说”。
胡适先生更是以为“情榜”“太似《水浒传》的石碣,又似《儒林外史》的幽榜”(《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周汝昌先生进一步提出:楔子中石头“高经十二丈”,脂批指出,“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脂批指出,“照应副十二钗”,而石头有四个方经,因此,副钗有九十六位共八册,再加上正钗,十二钗册页一共九册一百零八位。
但是,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仙子有如下一段对话:
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 ’?”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十二钗册页出自警幻仙子司掌的太虚幻境的“薄命司”,警幻仙子说,除了这上边正册之橱和下边“则又次之”的二橱外,“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已经说得十分明白,十二钗册页就只有三册,即正册、副册和又副册,除了这些之外,再没有其他册页。《红楼梦》原文的权威性是不可撼动的,超越脂批,当然更远远超出我们后人基于文本和脂批的解读,因此,十二钗册页只有正、副和又副三册,所谓的“五等说”是不确切的,而周老的九册一百零八钗之说也是不成立的。
楔子中石头“高经十二丈”,脂批指出:“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脂批指出:“照应副十二钗”,文本和脂批同样也暗示正钗是十二位、副钗是二十四位。其实,周汝昌先生的论证是大有问题,如果可以说石头的方经有四个,当然也可以说石头的方经有八个,那副钗册页就有十六册,而它的高经也应以四个来计算,那十二钗正册就有四册、四十八位正钗,而不是只有一册、十二位正钗,那十二钗册页就不是周老所主张的九册一百零八钗,而是二十册二百四十钗。
“五等说”的根据也只有那条脂批,“五等说”既不符合文本的描述,也与脂砚斋关于楔子中石头尺寸的批语相抵触,因此,“五等说”很可能是误解了那条脂批中的“正副、再副及三四副”之意。脂批的本意应该是指副册中副十二钗排序问题,比如“乃副十二钗之首”(第三回脂批)的甄英莲(香菱)便是正副,就如同“名虽二个,人却一身”(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的钗黛在正册中排列第一可称为正正,而再副及三四副指的是副十二钗中排序第二位及第三、四位的红楼佳人,这样既符合文本的描述,也不会与脂砚斋关于楔子中石头尺寸的批语相抵触。
2、十二钗正册不是道德榜,更不是光荣榜
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美女如云,佳丽万千,其中不乏才貌俱佳的青春美少女。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再加上天才出神入化的演绎,很多读者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成为各位红楼佳丽的铁杆粉丝。
在这些红楼佳丽中,十二正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最广为人知的无疑也是位列正册的十二钗。有些读者深陷于作者天才的一梦中,或许会为自己所喜欢的红楼佳丽未能进入正册鸣不平。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正册其实是“薄命司”中的正册,并不是什么光荣榜,避而远之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可争的!
第十三回脂批指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脂砚斋几乎全程见证了文本的创作,“深知拟书底里”,其批语的权威性不容挑战,因此,关于秦可卿之死,作者曾经作过颠覆性的修改,绝对不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模样。
自然,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有红学家将其解释为作者为家族中的某个女性(秦可卿之原型)保留最后的尊严,将她道德瑕疵“甄士隐”了,原本出身低微、入正册存疑的秦可卿就这样得以进入正册。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这种事情似乎没有“甄士隐”之必要,当然也就没有删去之必要。而且,虽然文本“写假则知真”(第二回脂批),但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总批中就已经指出文本是敷演出的故事,而不是作者的家族纪实史。
只要我们稍微多“细心体贴”(脂批)文本一点,就不难明了正册其实是“薄命司”中的正册,不是光荣榜,当然也不是道德榜。其实,秦可卿入选十二钗也是“实至名归”,并不是因为作者为她“甄士隐”了所谓的“扒灰”丑事[注1]。她所谓低微的、不知所出的身世,只是风月宝鉴正面的“贾雨村言”,“甄士隐”了风月宝鉴背面惊心动魄的真相一一隐指谥号“密”的废太子胤礽,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第七回脂批)[注2]。
除了秦可卿之外,其他正钗,如钗黛和湘云与文本第一正人宝玉“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第二十一回脂批);凤姐、探春、湘云等正钗也不遑多让,在文本中同样举足轻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十二钗正册,就是大半部《红楼梦》。
《红楼梦》的魅力经久不衰。由于十二钗正册在红楼文本中的重要性,历代关注《红楼梦》的读者自然而然会去探究这些女子为什么会从天才惜墨如金的巨笔下脱颖而出,进入这个万众瞩目的正册。
那么,具备什么“资格”才能进入正册呢?首先,当然必须是人生际遇足够悲催的红楼梦中人;其次,根据第五回警幻所说的“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和正册“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以及脂砚斋在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中关于“金陵十二钗”部分提到的“上、中、下女子”,可以明确,入正册还必须是大家闺秀或者大家族男性主人的嫡妻。
但是,以上两点只是基本条件,光有以上两点还远远不够。《红楼梦》作为全时段、全景式展现一个王朝兴亡的史诗性巨著[注3],主要的梦中人还必须要有代表性,文本中的最重要角色一一十二正钗当然更是如此。只有这样,她们与文本第一正人宝玉加在一起,再有配角的配合演出,他们人生中遇到的人人事事汇总在一起才能承担起如此重任,才能包罗一个王朝的万象,正如第五回脂批所云:“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因此,代表性是入选正册的决定性条件。
注1、在“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中,秦可卿所谓的“扒灰”丑事,是以最终导致她命丧黄泉的翁媳不伦之恋,暗喻胤礽和雍正兄弟间违背伦理纲常的爱恨情仇,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3《猫哭老鼠一一葬礼上的“雍正”》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13《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吐舌头眯眼睛笑]
秦可卿的身份绝对大有来头,肯定不是一个小营缮郎的女儿。
[吐舌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