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种植是“良方” 中药材产业链的流通逻辑是怎样的?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药通网董事长徐宏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种植环节,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药农自种自销,在集贸市场或中药材市场销售给中药加工企业。 “药材经过切制、炒制、蒸制等加工方法形成中药饮片后,其产品性质转化为药品,或直接、或经过批发企业进入中药房、连锁药店、医院等地。” 在快速增长的需求面前,产能提升成为行业短板所在。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贾海彬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中药材的种植方式和流通体系无法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这是供需矛盾产生的根源”。 特别是在过去3年里,中成药及中药饮片需求量快速增长,库存不足加剧了供需矛盾。贾海彬以白术举例称,单是饮片需求就从2019年的9200多吨,快速增长到14600多吨,增长了58.7%。 贾海彬认为,此轮中药材涨价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影响,包括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民众用药成本增加等。此外,中药材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较容易出现滞后性,“这也可能导致部分产地盲目扩大生产,为后续价格下跌埋下伏笔”。 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徐宏伟认为,当前我国中药材的种植以传统的农副产品种植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比例在提升,但整体比例还是不高。 种植流程、加工标准不够清晰,农药化肥制剂残留监测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也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这些标准的缺失会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也会影响中医治疗的效果。”徐宏伟告诉记者。 今年1月1日,由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落地实施,对药物提出更多规范和检测要求。此前在2023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发布了《中医药标准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提升产能,持续推动中药材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已成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的“良方”。 来源 | 环球时报
标准化种植是“良方” 中药材产业链的流通逻辑是怎样的?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
高鹏说药才
2024-07-13 19:05: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