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版防癌体检建议(老文重发再发再再发)1、本体检“建议”的范围人群为正常长大的

冰悦评健康 2024-07-15 10:04:32

激进版防癌体检建议(老文重发再发再再发)

1、本体检“建议”的范围人群为正常长大的健康人群,不包含有先天性的疾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人群。例如本身有乙肝的人,需要频繁查AFP、肝脏彩超甚至磁共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2、本体检“建议”的范围人群为重视自己身心健康的人群,不包含讳疾忌医、心疼钱、怕麻烦、怕查出病等原因不去医院体检的人群。

3、本体检“建议”的范围人群为脑回路正常人群,不包含歪门邪教、神医巫婆之信徒。

4、本体检“建议”的范围人群为相信现代医学(西医)的人群。

5、本体检“建议”只是针对防癌,不针对其他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常见疾病。防癌的范围,是指常见的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肠癌、肝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这些高发癌种,而不是马小远和韦一航得的“脑胶质瘤”这些不常见的癌症。

6、本体检“建议”的检查频次,是针对上一次体检结果正常的人群。例如胃肠镜发现息肉、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后需要进一步治疗或改变复查频率的,需按照医生的具体要求进行复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7、本文不讨论基因检测(所谓的“滴血查癌”),即通过某些基因突变来预测肿瘤发生的风险,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8、本体检“建议”为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纯粹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观点,思路不一定正确,细节不一定符合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所以,杠精请远离。所以,若有按照本“建议”不慎提前查出恶性肿瘤,可以来感谢我,但不许怪我!

版权所有,抄袭必究!究到底!!!

为何要写“激进版”?因为人人都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无论多大年龄的人在得知自己患上恶性肿瘤的那一刻,都是无法相信真相的,会仰天长问:为什么是我?我在人间还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如还有老妈没有尽心服侍、或儿女婚事还没有办、或孩子还未长大、或一项生意还没做完……

当医生整天整月整年面对黑压压一片片肿瘤病人,从初中生、高中生稚气未脱的面庞,到弯腰驼背、耄耋枯黄的老人;

当医生脆弱的小心脏被肿瘤病人的鲜血和泪水一遍遍的洗刷得越来越理性和冷酷时,医生(我)会掩面感慨:什么时候得癌症,真的是命运决定的。

同样,当恶性肿瘤病人询问医生:治疗效果怎样?还能活多久?医生不会给出精确的答案,最多给个大概时间。因为医生自己也说不准,也不可能说准。能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准的,那是坑蒙拐骗的“算命先生”,不是医生。医生只能蒙个大概的范围。如果蒙对了,人家说你经验丰富;蒙错了人家可能会笑话你医术不精。

什么年纪会得癌?专家们都在讲肿瘤的“高危人群”,指哪些人更容易得哪些癌。我也科普过很多回,但是大众仍然明白的少,稀里糊涂的多。此外,临床医生见到癌症病人,好多好多并不符合专家们讲的“高危人群”,那到底谁是“高危人群”?

我想说:只要生而为人,就有可能得癌症,就是肿瘤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高危!虽然老人得癌症的多,但是我们都老的飞快,岁月是把杀猪刀,眨眨眼就让人长大,挥挥手就让人变老。成年后的压力让时间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个5年时光,都如转身回眸般的飞逝不见。因此本文以20岁、30岁两个时间节点简单分界进行防癌体检建议,以求最早最快地发现恶性肿瘤。

每个人时刻都在老去,每个人随时会得癌症。2020年全球新确诊癌症1930万。人的一生患癌几率高达“22%”,所以,只要活得足够久,就一定会得癌症。谁敢说自己不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本文不强调抽烟、喝酒这些“高危因素”,不强调运动少、熬夜多、胡吃海喝这些“致癌因素”,免得有人幸灾乐祸地说“谁谁谁抽烟喝酒五毒俱全80年,活到90岁”这些狗屁借口。

此外,全人类都知道抽烟喝酒有害健康,全人类戒烟比例少的可怜,嗜酒后戒酒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我强调让手机对面的你明天少喝点酒,你会听我的吗?

如果你现在没有得癌症,只是:君子得癌,十年不晚;不是不得,时候未到!

综上原因,本文要粗暴且激进地说出:人人都是癌症的高危人群。此外,本文也粗暴且激进地将某些防癌检查的年龄提前、频次增多(与指南和其他很多专家的建议大不一样),比如30岁之前做一次胃镜肠镜,其原因是作者近几年见了太多很年轻的胃癌肠癌。

正文:

体检分为三部分:1.体格检查;2.实验室检查;3.辅助检查。

第1点体格检查,就是医生用他自己的器官,对病人进行视、触、叩、听等操作。

第2点实验室检查,就是化验的意思。

第3点就是利用各种机器对人进行的检查。

防癌体检,最主要是在第3点,其次在第2点。别指望每位体检医生都会认真地做“肛门直肠指诊”,还不如安心地相信肠镜检查。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第3点:

一、防癌检查最重要的是:任何年龄、有任何不舒服就要去医院看!

二、20岁之前

20岁之前家族无遗传病史,就开开心心的学习、玩耍、生活,按照学校或单位的要求进行体检。20岁之前,若无先天性的疾病,没有肿瘤家族遗传史而得癌症的话,只能怪命运不公、天妒英才了!例如:马小远、韦一航得的脑胶质瘤;诸多孩子们的血液系统疾病等。

三、20岁-30岁:

1. 胃镜+肠镜(30岁之前做一次);

2. 低剂量胸部CT(30岁之前做一次,女性备孕、怀孕期间不推荐);

3. 上腹部彩超(30岁之前做一次);

4. 甲状腺彩超(30岁之前做一次);

5. 血、尿、粪便常规每1-2年1次;

6. 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梅毒)要在结婚前查一次;

7. (女性)乳腺彩超(30岁之前做一次);

8. (女性)21岁以后,每3年1次TCT(宫颈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处女膜完整的除外)。

四、30岁以后:

1. 胃镜+肠镜,每5年一次;

2. 低剂量胸部CT(女性备孕、怀孕期间不推荐);

3. 腹部+盆腔彩超每年1次,推荐做胸部CT时顺便扫描腹部CT(可更精准地发现胰腺、肾脏、卵巢等器官疾病),每3-5年可做一次头颅CT(此处不一定准,有需要时咨询神经内科/外科);

4. 甲状腺彩超,每年1次;

5. 血、尿、粪便常规每年1次;

6. 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每年查一次;

7. (女性)乳腺彩超+钼靶,每年1次;

8. (女性)每5年1次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处女膜完整的除外),老老实实查到65岁,结果一直都阴性的65岁后可以不查;

9. (男性)45岁以后,前列腺彩超+PSA,每年1次。

关于肿瘤标志物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检查,正常人群体检去化验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就不大了。尽管很多医学专家认为肿瘤标志物存在漏检、病情判断不准确、延误病情等问题,但是百姓大众是不懂的,在体检时依然会有无数人选择这个项目。因此,针对正常人群的防癌体检是否需要化验肿瘤标志物,本文不推荐,也不反对。

你品,你细品!项目多不多?好不好选?

与体检单位的那张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格、那张让你懵逼的不知道怎么勾选的表格相比,区区不到10项的检查,几乎囊括了最高发癌症的所有项目!

#为啥每年体检都正常却突然查出癌症#

0 阅读:34
冰悦评健康

冰悦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