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油疑云笼罩餐桌?罐车混装由来已久?二十年行业潜规则谁买单? 这是一个让人不安的问题,也揭示了食品安全领域中一个长期存在却被忽视的黑洞。 近期的媒体报道揭露了宁夏、河北、天津等地罐车在运输食用油前未进行彻底清洗,直接导致煤制油和食用油混合运输。 这不仅让人联想到2017年老干妈等品牌被检测出矿物油超标的事件,仿佛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食品安全风暴再次席卷而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罐车司机在运输和清洗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为了节省四五百元的清洗费用,司机们选择冒险直接装载食用油。 正规清洗一次罐车的费用可能高达几千元,但不少私人老板和企业为了省钱,宁愿让司机冒险自行清洗。 这不仅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也对司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隐患。例如,去年山西大同某罐车司机在清洗罐体时中毒身亡的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的健康不能仅仅依靠“一次警觉”来保障。加强监管,完善标准,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径。 从2005年南国早报报道罐车清洗难防交叉污染问题,到2015年湖南都市频道《真相大调查》揭示油罐车在运完强腐蚀性化学品后直接装载食用油,这一现象已经存在至少二十年。 然而,这些报道最终都被其他新闻淹没,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持久的整改。 即使有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和处罚,但问题始终未得到彻底解决,罐车混装问题依然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食品供应链中。 这些事件让人们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漏洞。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次年发表论文,指出在51款婴儿奶粉中,有17款检测出矿物油,但他们无法确定污染源。这些案例无不揭示了罐车混装对食品安全的长期威胁。 回顾鲁花集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将运输外包给第三方。 这种做法在当时被视为降低成本的正面典型,但如今看来,这种选择也导致了对运输环节的控制力下降,进而引发了更多的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才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从“舌尖上的安全”到“餐桌上的安心”,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然而,要彻底解决罐车混装等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还需要各方的持续努力。 总之,二十年来,罐车混装食用油的问题一直阴魂不散,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媒体的曝光和公众的关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运输的安全性,严惩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舌尖上的安全”到“餐桌上的安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毒油疑云笼罩餐桌?罐车混装由来已久?二十年行业潜规则谁买单? 这是一个让人不
猫爷进渔场
2024-07-17 18:50:42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