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美国核计划解密,870枚核弹覆盖中国117城,后来怎么样?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陷入了疯狂的核军备竞赛。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展示了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 然而,这一核垄断在1949年被打破,当时苏联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苏联的这一举动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从而加剧了美苏之间的核竞赛。 到1956年,美国制定了《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认为三年后可能与苏联爆发战争,届时核武器将成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 2015年,美国档案馆解密了这一文件。这份长达800页的绝密文件详细列出了美国在冷战时期针对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核打击计划。 原来,核战争就在我们身边。 这份文件揭示了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具体内容。文件中明确列出了一旦美苏爆发全面战争,美国将如何使用核武器对苏联及其盟国进行打击。 其中,中国大陆被列为重点目标,共有117座城市被纳入核打击范围,计划投放的核弹数量高达870枚。 然而,美国为何将中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呢?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经济和军事实力尚未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然而,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改变了一切。中国志愿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与美国现代化军队进行了激烈对抗,并迫使美军接受停战协议。 这一战役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而是一个能够挑战美国霸权的新兴力量。 尽管美国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打击计划,但幸运的是,这一计划最终并未付诸实施。 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双方关系出现缓和。 此外,中国在1964年成功研制并试爆了自己的原子弹,具备了一定的核反击能力。 这份解密文件让我们得以一窥冷战时期核威慑战略的冰山一角。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相互毁灭背后的积极一面,大国行为有时候看起来疯狂,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恐怖平衡”。 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被签署,这正是核威慑战略的推动,以使有核国家能够主动约束行为,减少擦枪走火的风险。 毫无疑问,这一条约并不能完全限制核武器的扩散,但也为和平做出了基本保障。 然而,核威慑战略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它加剧了国际间的猜疑与对抗,将世界推向了一个极度不安全的境地。 核威慑的“恐怖平衡”虽然阻止了核战争的爆发,但也让世界始终处于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核战争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国际社会需要继续努力,通过对话和合作,减少核武器的数量和使用风险。 核武器的毁灭性力量提醒我们,和平与安全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合作与信任,才能避免核战争的灾难,确保人类的未来。
1959年,美国核计划解密,870枚核弹覆盖中国117城,后来怎么样? 冷战
猫爷进渔场
2024-07-19 18:51:20
0
阅读:88